公司业务与战略转型 - 公司核心业务分为传动驱动智能零部件(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58.9%)和汽车内外饰基础业务 [7] - 依托传动驱动核心技术同源性,公司切入人形机器人(开发反向行星滚柱丝杠、线性关节模组)和低空经济(研发车载无人机夹紧驱动器及230KW飞行器电驱系统)新赛道 [2][8] - 公司于2025年8月更名为“双林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业务边界突破传统汽车领域,为港股上市后全球化布局及新兴业务融资奠定基础 [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达49.1亿元,为2017年以来新高,净利润达到4.97亿元,同比激增514.49% [3][11] - 公司净利润波动明显,2022年净利润同比大降41.65%,2024年净利润暴涨部分原因系收到业绩补偿 [1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负债率从报告期内最高点63%下降至54.4%,短期偿债压力有所减轻 [12] 客户与市场地位 - 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较高,报告期内占比分别为50.6%、52.9%、56.5%、54.3%,最大单一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17.2%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7.4% [3][10] - 按2024年收入统计,公司在三大核心产品领域均稳居全球或中国头部位置 [10] - 公司供应商结构相对分散,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最高为14.0% [10][11]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公司正式启动港股IPO,拟搭建“A+H”双资本平台,港股上市主体与A股业务完全一致 [3] - 实控人邬建斌家族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公司48.95%股份,以2025年9月30日A股总市值245.4亿元计算,对应市值约120亿元 [14] - 公司2025年以来股价曾一度达到58.71元/股创下上市以来最高纪录,截至9月30日股价保持在44.74元/股 [3] 发展历程与产能布局 - 公司前身为2000年成立的宁波双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2010年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约2.5亿元 [5] - 通过多次收购(如2014年收购湖北双林轴承、2018年收购澳大利亚DSI Holdings)形成“内外饰+传动+动力系统”三维矩阵 [5] - 2019年成立泰国子公司落地海外产能,2025年6月泰国工厂轮毂轴承量产,完成从“汽车零部件”到“多领域智能传动”的跨越 [7]
“传动龙头”双林股份递表前改名,为“机器人”融资“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