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D-SOI,走向7纳米?

FD-SOI技术概述与核心优势 - 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FD-SOI)技术是解决低功耗难题的核心方案,其独特结构在超薄埋氧层上构建完全耗尽沟道 [2] - 技术优势包括优异的栅极控制能力、显著降低漏电流和静态功耗、无需沟道掺杂避免性能不一致性、天然全介质隔离减少寄生电容 [4] - 背偏压技术能动态调节晶体管阈值电压,实现性能与功耗的灵活权衡,在低功耗、模拟/RF性能、集成度及成本效益方面具独特竞争力 [5] FD-SOI市场前景与增长驱动力 - FD-SOI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9.3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40.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4.5% [7] - 增长主要由物联网(超低功耗)、汽车电子(高可靠性、抗干扰性)以及边缘AI(高能效比)三大领域驱动 [7] - 国际商业战略公司(IBS)预测,FD-SOI总可用市场(TAM)将从2020年28.99万片晶圆/月增长至2030年127.6万片晶圆/月 [19] FD-SOI技术发展历程 - 技术奠基与产业化起步(2012-2014年):意法半导体2012年率先推出28nm FD-SOI平台,材料供应商Soitec突破高质量衬底技术瓶颈 [8] - 工艺迭代与应用拓展(2015-2018年):格罗方德2015年推出22nm FD-SOI代工平台(22FDX),恩智浦、索尼等公司推出基于FD-SOI的芯片产品 [8] - 先进工艺突破与生态深化(2022年至今):欧盟支持ST与GF在法国建设12nm FD-SOI晶圆厂,ST与三星2024年联合发布18nm FD-SOI技术 [8] 三星FD-SOI战略布局 - 三星实行“双轨制”技术路线,在先进制程推进GAA技术,同时在中低压特色工艺巩固FD-SOI优势,聚焦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与汽车电子 [10] - 构建从28nm到18nm的完整FD-SOI产品链,并建立“SAFE合作伙伴体系”提供全流程支持 [10] - 明确中国市场是FD-SOI增长核心驱动力,计划加大技术投入,推动FD-SOI成为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场景的“标配方案” [11] 意法半导体FD-SOI技术实践 - 以IDM模式为基础,将FD-SOI技术深度绑定汽车电子场景,28nm FD-SOI技术漏电流较传统28nm体硅工艺降低60%,累计出货晶圆量超35万片 [12] - 18nm FD-SOI相较于28nm FD-SOI性能提升25%,功耗降低40%,芯片面积缩减35% [12] - 进阶版18nm FD-SOI(18FDS+)计划2025年量产,目标应用覆盖毫米波雷达、低轨卫星通信等高性能场景 [12] 格罗方德FD-SOI技术定位 - 将FD-SOI技术定位为“边缘AI的量身定制方案”,以22FDX平台为核心,满足边缘设备“高性能+超低功耗”双重诉求 [13] - 车载雷达芯片采用22FDX工艺后,功耗降低45%,体积缩减30%,已获得博世、大陆等Tier1厂商订单 [13] - 计划推进12nm FD-SOI工艺研发,目标替代部分7nm FinFET应用,性能提升30% [14] 研究机构对FD-SOI的展望 - IBS认为FD-SOI是边缘AI应用的“理想技术伴侣”,其能效表现优于传统体硅CMOS和FinFET,12nm FD-SOI或可满足许多7nm FinFET应用的需求 [18] - CEA-Leti指出FD-SOI自适应背偏压技术可降低高达50%功耗或提升40%性能,射频关键指标适用于5G毫米波、Wi-Fi 6等高频应用 [20] - CEA-Leti推动FD-SOI向10nm和7nm节点演进,10nm FD-SOI目标性能提升约1.9倍或功耗降低至1/5,晶体管密度提高4倍 [22][23] FD-SOI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上向10nm、7nm先进节点延伸,通过更薄埋氧层、应变工程与3D集成技术提升性能与集成度 [26] - 应用上从车规MCU、物联网传感器向边缘AI加速器、低轨卫星通信、AR/VR芯片等更广泛场景拓展 [26] - 生态上形成“全球协作+区域互补”格局,欧盟侧重先进制程研发,中国侧重应用落地,美国聚焦高端RF与存储集成 [26] FD-SOI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意义 - 在面临先进制程获取挑战的背景下,FD-SOI的成熟度和低功耗优势成为中国企业实现技术自主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 [27] - 中国已具备300mm SOI衬底的生产能力,凭借本土产能、IP积累及庞大市场需求,已具备构建FD-SOI完整生态的基础 [27] - 通过深化与国际企业技术合作、加强本土产业链协同,中国有望在FD-SOI生态中占据核心地位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