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伟达挑战者,估值490亿
英伟达英伟达(US:NVDA) 36氪·2025-10-09 08:08

公司融资与估值 - AI芯片初创公司Groq宣布完成一笔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的最新融资,融资后估值为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0亿元)[3] - 本次融资额超过了7月间的传闻,当时报道称融资额约为6亿美元,估值接近60亿美元[3] -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估值从2024年8月D轮融资时的28亿美元翻了一倍多[3] - 本轮融资由Disruptive领投,并获得了贝莱德、Neuberger Berman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德国电信资本的"重大投资",以及包括三星电子、思科、D1 Capital和Altimeter在内的现有投资者的出资[3] - 据PitchBook估计,Groq迄今已融资超过30亿美元[11] 行业发展与市场趋势 - 全球AI芯片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2023年市场规模为231.9亿美元,预计至2029年将以31.05%的复合年增长率攀升至1175亿美元[4] - 随着大语言模型从研发走向应用,AI产业重心正从训练阶段转向推理环节[4] - 英伟达2024财年第四季度数据中心GPU收入的40%来自推理处理[4] - 英伟达仍占据全球AI云端训练市场80%的市场份额[18] 公司技术与产品 - Groq以生产优化预训练模型的AI推理芯片而闻名,所开发的芯片被称为语言处理单元(LPU),与通常用于AI系统的图形处理单元(GPU)有着显著区别[7] - 公司致力于打破英伟达的垄断,其产品面向开发者和企业,提供云服务或本地硬件集群两种形式,能够以比其他同类产品低得多的成本维持AI性能[8] - Groq宣称LPU能实现每秒数百token的生成速度,远超常规GPU的推理速度,芯片更强调低延迟和稳定响应,适合对话、搜索、Agent等交互式AI应用,能效比高[15] - 公司不是通用GPU,而是专门为transformer类推理计算设计的芯片,优势在于极高的吞吐和极快的推理速度[15] 公司业务与战略 - Groq由一群前谷歌工程师于2016年创立,创始人乔纳森·罗斯在谷歌工作期间负责开发TPU芯片[7] - 公司提供云服务或本地硬件集群两种形式,可以运行热门模型的开放版本,例如Meta、DeepSeek、Qwen、Mistral、Google和OpenAI的模型[8] - 2024年2月,Groq推出了开发者平台GroqCloud,吸引开发者使用Groq API并租用其芯片的访问权限[8] - 一个月后收购了Definitive Intelligence,以完善其云平台[8] - 9月,公司宣布和中东石油巨头阿美公司的数字和技术子公司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宣称要"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推理数据中心"[8] - 在商业模式上,Groq自建数据中心,将LPU组成服务器集群,提供云端推理算力租用服务,使得客户无需采购硬件即可尝试服务[9] 公司成长与用户基础 - Groq为超过200万名开发人员的AI应用程序提供支持,而一年前这一数字为35万,用户增长速度迅猛[14] - 公司从2017年获得10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开始,经过多轮融资,在2021年4月的C轮融资中筹集了3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正式跻身独角兽行列[11][12] - 2024年8月,在由贝莱德私募股权合伙人领投的D轮融资中,Groq筹集了6.4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28亿美元[13] 竞争格局与挑战 - Groq需要从零建立工具链和开发者社区,而英伟达的CUDA生态是其巨大护城河[16] - 公司当前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小规模模型推理,大规模模型支持能力仍待验证[16] - Groq的性能数据部分来自于在较旧工艺节点(如14nm)实现的高效设计,如果想在大规模商业化中与英伟达抗衡,必须进入更先进的制程(如4nm),这需要更大资本投入和代工厂资源[16] - 企业对英伟达软硬一体化方案有一定的依赖度,迁移成本不低[16] - 专注大模型训练的Cerebras已提交IPO申请,计划融资10亿美元,估值达80亿美元,共同构成对英伟达的差异化包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