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与领导力 - 通义千问大模型负责人林俊旸于2025年10月亲自组建专注于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小型研究团队,标志着公司从虚拟交互向物理世界应用的延伸[1] - 林俊旸自2019年加入公司后,先后主导了M6大模型和Qwen系列模型的研发,是公司在多模态技术积累过程中的关键推动者[5] - 公司CEO吴咏铭表示全球AI正从基础模型阶段向具身智能、机器人化应用阶段演进,未来五年相关投资有望突破4万亿美元[13] 技术能力与市场地位 - 通义千问已实现全模态能力覆盖,其旗舰模型Qwen3-Max凭借36T tokens的预训练数据量和万亿级参数规模,在Coding能力与深度推理方面跻身全球前三[6] - 在多项基准测试中,Qwen3-VL模型表现优异,例如在MMMUVAL得分为78.7,MMMU_Pro得分为68.1,MathVistamini得分为84.9[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达10.2万亿Tokens,通义千问以17.7%的份额稳居第一,高于字节豆包的14.1%和DeepSeek的10.3%[11] - 公司已开源300余个全尺寸模型,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数量达17万个[12] 具身智能布局与生态合作 - 超八成从事具身智能研发的企业已将Qwen-VL系列作为训练基座,该系列强化了微小物体识别、三维空间建模等核心能力[8][9] - 自2024年起,公司已投资逐际动力、星动纪元等多家具身智能企业,并于2025年9月领投自变量机器人1.4亿美元的融资[14] - 2025年杭州云栖大会上,公司与英伟达宣布开展Physical AI合作,整合技术资源推动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领域应用落地[17] - 公司通过开源千问大模型为自主机器人开发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内核是ROS,覆盖从仿真、控制到交互的完整流程[17]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行业分析师认为聚焦AI物理智能是大模型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赛道将成为新增长点[13] - 英伟达CEO黄仁勋预判AI与机器人领域潜藏着数万亿美元级别的增长机遇[13] - 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 S等产品已启动量产,预计2025年全球具身机器人出货量达万台级别,2030年市场规模或突破2326亿元[19] - AI基础模型性能逐渐趋同,物理世界的落地能力正成为新的竞争分水岭,公司旨在通过千问大模型打造为机器人的大脑操作系统[20]
OpenAI、Google 之后再添巨头!阿里押注具身智能,通义千问林俊旸亲率团队攻坚物理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