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1997年由曹仁贤创立,初始资金50万元,现已发展为全球领先的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供应商,总市值达3290亿元 [3] - 公司业务布局形成“光风储电氢”五大核心赛道,核心业务分为电力电子转换设备、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和创新业务四大板块 [5] - 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市占率25.2%,连续十年全球第一;风电变流器累计出货165GW,连续三年全球市占率领先 [5] - 储能系统累计出货70GWh,2024年全球市占率11.9%,储能系统及PCS可融资金额位列全球第一 [5] 财务业绩与增长驱动力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润、毛利率均呈上升趋势,业绩持续高增 [6] - 2025年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178亿元,占总营收41%,毛利率39.9%,显著高于整体水平;储能出货量19.5GWh,同比增长150% [6] - 2025年1-6月海外收入254亿元,占比58.4%,较2022年的47.5%大幅提升,全球化布局见效 [6] - 产品结构优化推动整体毛利率四年提升12.5个百分点 [6] 应收账款与现金流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达294.23亿元,较2022年末的152.97亿元近乎翻倍 [7] - 同期坏账准备从13.71亿元增至31.12亿元,坏账准备同比增长127% [7]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3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6.03亿元大幅改善,但仍需依赖融资或应收账款保理缓解流动性压力 [7] 负债结构与偿债压力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726.1亿元,资产负债率61.3%,较2022年末的68%下降6.7个百分点,但仍属较高水平 [8] - 流动负债585.17亿元,占总负债80.6%,短期债务规模合计218.1亿元,而货币资金179.11亿元,短期偿债覆盖倍数仅0.82倍 [8] - 负债增长主要源于海外生产基地建设、研发投入增加以及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的项目垫资 [8] 存货状况与周转效率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存货达297.06亿元,较2022年末的190.6亿元增长55.9% [9]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168.2天波动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81.3天,周转效率下滑 [9] - 周转效率下滑主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部分产品滞销,以及技术迭代导致旧款产品贬值 [9] 行业环境与未来机遇 - 全球储能规划产能超2000GWh,但2025年实际需求仅180GWh,二线企业开工率不足50%,行业面临价格战压力 [9][14] - 2030年全球锂电储能新增装机预计达922GWh,复合年增长率30.4%,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能源转型需求 [14] - 公司正在布局AIDC电源赛道,已成立AIDC事业部,预计明年推出产品 [14]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10500项,研发人员占比40%,技术壁垒构成其护城河 [14]
应收坏账准备同比大增127%,阳光电源能跑赢周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