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核心判决与影响 - 香港高等法院判决授权清盘人全面接管许家印名下所有资产,包括全额冻结其藏于美国特拉华州为子女设立的23亿美元离岸信托[3] - 裁决首次明确“信托若沦为欺诈债权人的工具,隔离功能将彻底失效”,此案被业界称为“信托击穿第一案”[4] - 判决揭开了横跨四大洲12国的财富腾挪、跨境追债与家族内斗的复杂棋局[5] 虚假业绩与资产转移 - 恒大在2019年虚增收入2139.89亿元,占当年营收的50.14%,虚增利润407.22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63.31%[7] - 许家印作为实控人,在2009-2022年间主导企业向其夫妇分配逾500亿元股息,并在企业濒临资不抵债时通过红筹架构将资金转移至美国离岸信托[7] - 仅在2017年,许家印就通过名为“鑫鑫BVI”的离岸公司转移了60亿美元,资金经过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多种离岸实体层层划转,最终有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亿元)转入美国特拉华州的单一家族信托[7] 家族信托的设计与问题 - 家族信托表面上指定长子许智健、次子许腾鹤为受益人,约定许智健每年仅能领取3%的收益[8] - 调查发现许家印作为委托人保留了投资决策、更换受益人、资产处置等全部核心权力,导致信托因“过度控制”被击穿,逻辑与2014年张兰案一致[8] - 在2020年恒大商票逾期已达百亿规模时,许家印仍指令受托人挪用供应商货款和购房者预付款形成的“虚假利润”购入伦敦豪宅[8] 丁玉梅的资产与“技术性离婚” - 2022年9月恒大债务违约第九个月,丁玉梅与许家印办理“技术性离婚”,一次性分割资产约427亿元人民币,被香港法院视为资产转移的关键一步[13] - 丁玉梅的海外资产包括通过5家BVI公司斥资近5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6亿元)购买的伦敦泰晤士城33套公寓,其中顶层复式单价高达15英镑/平米[13] - 其他资产涵盖加拿大温哥华3处豪宅(约2.8亿加元)、香港尖沙咀祥景楼(近500万港币)、瑞士银行存款5.7亿美元、列支敦士登秘密信托持有的120亿港元,以及通过离岸公司持有的恒大5.99%股权和一座非洲锂矿15%股份[13] 家族成员资产状况 - 长子许智健作为23亿美元信托核心受益人,每年可领取近7000万美元收益,其名下还有温哥华三家米其林餐厅、UBC大学旁3000万加币豪宅及持有加拿大银行1.2亿加币股票[15] - 次子许腾鹤未被纳入家族信托,曾担任恒大财富总经理,据报主导了“恒大金服的理财产品”发行,于2023年7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深圳警方带走调查[15] 全球资产追索行动 - 清盘人团队由安迈咨询主导,超过50人,专业人员小时费率从2000港元到8000港元不等[17] - 在英国,伦敦高等法院冻结了丁玉梅名下商业地产、泰晤士城豪宅及曼彻斯特写字楼等资产;在香港,许家印的A319私人飞机通过拍卖行挂牌出售,价格相比全新时折价70%[18] - 深圳前海法院2023年建立的跨境破产协助机制,允许对主要经营地在内地的港企突破注册地原则,成为追索行动的关键突破口[18] 对信托行业的影响 - 判决意味着无论信托架构多复杂、设立在哪个离岸中心,只要存在欺诈债权人意图,法院有权穿透法律形式追索底层资产[19] - 案件推动跨境司法协作深化,清盘人已向英国法院申请承认判决,美国信托也面临被撤销风险[19] - 案件曝光后,多家信托机构紧急调整业务流程,对资金来源审查、控制权条款设计、设立时机评估等环节提出更严格要求,“突击设托”转移资产的需求已无人敢接[19]
跨越12国的财富追猎:许家印“巨额信托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