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采购协议调整 - 公司近期在采购订单中新增“项目延期条款”,赋予其无限期延长合同的权利并单方面决定价格调整 [3] - 该条款适用于2025年9月20日及之后修订的所有合同,允许买方在提前六个月通知的情况下延长合同期限,并可包含多次后续延期 [4] - 若双方无法就延期价格达成一致,公司有权基于公平成本评估对价格进行合理调整,供应商缺乏修改价格的权力 [4] - 公司律师表示该条款将成为未来所有采购订单中的标准条款,已有十多家供应商指出此问题 [4] 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共同趋势 - 福特汽车面临30亿美元关税影响,已要求取消允许供应商每年选择退出合同的长期条款 [6] - Stellantis集团面临17亿美元关税风险,正向零部件制造商发布新条款清单以强调合同的可执行性 [6] - 三大汽车制造商均在调整采购协议,试图获得更大运营灵活性 [3][6] 供应商的担忧与行业影响 - 供应商高管认为可能“无限期延续的合同”不切实际,设备产能规划和投资决策需要长期明确预期 [8] - 合同到期被视为重置价格的必要契机,新条款打破了以往固定期限合同模式,削弱供应商议价优势 [4][8] - 供应商对公司推出此类条款感到意外,因过去五年公司在定价、透明度和合作层面被视为最易合作的制造商 [8] - 律师建议客户拒绝合同修改要求,担心单方面条款存在巨大隐患 [4][12] 调整背后的成本压力与行业不确定性 - 公司预计今年将承担40亿至50亿美元的关税成本,在三大汽车制造商中居首 [10] - 电动汽车订单取消和项目延期导致投资搁浅,零部件制造商不断提出索赔要求 [10] - 行业面临进口关税、材料涨价、地缘政治及政策变化等多重不确定性 [10] - 修改合同条款旨在增强公司运营灵活性,降低成本风险,应对行业动荡 [10] 长期潜在影响与行业趋势 - 短期看,调整有助于公司控制成本、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增强财务稳定性 [12] - 长期看,可能引发供应商不满,影响合作关系,进而波及产品质量、交付及时性、生产和销售 [12] - 擅自插入重大条款可能损害公司声誉,引发信任危机,对长期创新、成本改善和共同研发意愿带来不良影响 [12] - 行业趋势显示整车厂商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追求对关键技术、原材料更强控制权,风险更多转嫁至供应商 [10]
汽车供应商集体拒绝“无限期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