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伟达对OpenAI千亿美元投资引发“循环交易”质疑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通过向其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一系列投资和提供融资支持,人为地刺激了对其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这种“循环交易”模式引发了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严重金融泡沫的担忧 [2][3][5] - 此类交易模式与历史上科技泡沫(如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特征相似,可能扭曲真实需求,一旦泡沫破裂,将对公司自身及更广泛的金融市场造成远超常规的冲击 [2][9][10] 英伟达的循环交易网络 - 公司宣布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以支持其数据中心建设,加剧了市场对人工智能金融泡沫的担忧 [2] - 公司进行“循环交易”,即向自身客户注资或提供贷款,此类交易可能使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的真实需求产生虚高预期 [2] - 公司构建了错综复杂的投资网络,核心案例包括OpenAI与Coreweave [5] - 公司持有Coreweave约7%的股份,价值约30亿美元,Coreweave是OpenAI的数据中心算力供应商,同时也是英伟达的客户 [5] - 公司签署了一项63亿美元的协议,购买Coreweave的云计算资源,而Coreweave已采购至少25万块英伟达GPU(多数为单价约3万美元的H100),支出约达75亿美元,使英伟达的投资以营收形式回流 [6] - 公司与其他“新云”公司达成类似交易,如同意在四年内斥资13亿美元从Lambda租用约1万块自家AI芯片 [6] 循环交易的机制与影响 - 获得英伟达投资的企业能够以远低于市场的利率获得债务融资,其融资利率可接近微软或谷歌享有的水平,而未获支持的数据中心初创公司借款利率可能高达15% [5] - 通过租赁而非直接销售芯片给OpenAI,OpenAI无需承担芯片高折旧率的会计费用,但英伟达需独自承担折旧成本及潜在的GPU库存积压风险 [9] - 华尔街研究机构NewStreet Research估算,英伟达每向OpenAI投入100亿美元,便能收获价值350亿美元的GPU采购或租赁收入,相当于其上一财年收入的27% [8] - 2024年,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旗下风投部门NVentures向全球AI初创企业投入约10亿美元,较2022年显著增长 [8] 历史相似性与风险警示 - 当前交易模式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电信设备制造商(如思科、北电网络)向客户提供贷款以购买其设备的行为如出一辙,在2001年泡沫破裂前夕,部分公司向客户提供的融资额超过其年收入的10% [9] - 历史案例显示,此类“营收迂回投资”在泡沫破裂时导致资产价值大幅缩水,网络设备企业市值蒸发了逾90%,并产生大量坏账 [10] - 分析师将英伟达的此类交易标记为带有循环融资印记的“泡沫式行为”的典型范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