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30年汽车市场格局,玩家还有多少?

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展望 - 中国车企格局被预测为“3+3+3+3”角逐下一轮,最终可能仅有约6家留存 [1] - 2030年主流车企年销量“生死线”为100万辆,200万辆以上为具备定价权的“安全线” [4] - 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达70%-85%,市场规模将达1800-2100万辆,新增800-1000万替代市场 [5][6] 央企转型评估 - 三大央企中,长安汽车新能源转型最快,自主板块新能源渗透率约35%-40%,风险中等 [2] - 一汽集团对大众/奥迪利润依赖度高,自主新能源渗透率仅15%-20%,风险极高 [2] - 东风集团合资品牌全面萎缩,自主新能源渗透率约20%-25%,风险极高 [2] - 央企最终可能通过合并或整合,实质仅留存1家选手 [1] 地方国企前景 - 北汽因小米和理想的存在,必要性下降 [2] - 上汽属“大而不能倒”,广汽凭借埃安获得续命资本,但盈利前景堪忧 [2] - 除非高层推动重组,否则地方国企实质可能仅留存1家玩家 [2] 民营企业与新势力竞争 - 比亚迪和吉利预计将稳定留存,长城或奇瑞也有留在牌桌的可能 [3] - 新势力中,零跑在8-15万大众主流市场表现强劲,2025年1-9月交付395,516辆,全年超50万辆无悬念,有望达到年销100万及格线 [8][12] - 小鹏汽车MONA M03车型2025年1-9月累计交付约13万台,全年预计16万,后续车型有望实现年销40万 [9] - 小鹏非MONA车型2025年1-9月累计交付约19万台,全年可能接近30万,若在15-25万市场撬动10%份额,可新增40万销量 [9] - 在25-40万入门豪华市场,华为与特斯拉预计将占据一半以上份额,剩余市场难以容纳蔚来和理想两家 [9] - 40万以上高端市场未来属于华为,增量空间有限,但高毛利特性使理想或蔚来仍存长期机会 [10] 细分市场替代空间 - 8万以下经济型市场已基本被新能源占据,替代规模约12-167万辆 [7] - 8-15万大众主流市场是替代主力,规模约280-350万辆,比亚迪和吉利占据近80%份额,零跑是唯一狂飙新品牌 [7][8] - 15-25万中高端市场替代规模约340-420万辆,竞争激烈但比亚迪统治力较弱 [7][9] - 25-40万入门豪华市场替代规模约100-125万辆,仅为中高端市场的1/4-1/3 [7][9] - 40万以上豪华/超豪华市场替代规模约70-85万辆,但增量空间可能有限 [7][10] 影响格局的关键外部因素 - 出口市场是纯新增市场,想象空间巨大,价格段集中在8-15万区间,对零跑和小鹏有利 [11] -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奶爸车市场触顶,理想已將出海提升至核心战略高度 [11] - 成熟市场主流车型价格应在8-15万区间,当前国产新能源车价格偏高,成本领先企业如比亚迪、零跑将受益 [11] - 时间是新势力朋友,零跑和小鹏有望通过成本控制和细分市场渗透实现增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