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概述与市场反应 - 2025年10月13日凌晨,一辆小米SU7在成都天府大道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车辆碰撞后失控翻滚并迅速起火,导致驾驶员不幸遇难 [4] - 事故发生后,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当日午间收盘下跌7.82%,收盘时下跌5.71%,报49.08港元,单日市值蒸发约773.03亿港元 [6] - 当地警方通报指出,当事人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且网络流传视频显示事发车辆在超越一辆时速104km/h的汽车后发生事故,目击者称其时速可能超过150公里 [9][12] 产品安全责任认定焦点 - 根据中国产品责任采用的严格责任原则,汽车制造商的责任核心在于车辆是否存在“缺陷”,需通过技术鉴定判断 [17] - 责任认定需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事故原因是否与产品缺陷有关;二是即便碰撞由驾驶员造成,但车辆在碰撞后是否出现不合理的安全问题(如车门无法打开、电池迅猛起火)导致损害后果扩大 [18] - 此次事故是小米SU7在2025年内发生的第二起引发广泛关注的致命事故,此前3月29日在安徽发生的事故导致3人身亡,调查结论尚未明确公布 [20] 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设计隐患 - 事故将电动化汽车的安全冗余设计推向舆论焦点,特别是电子车门把手在碰撞断电后无法从外部打开的问题 [23] - 小米SU7 Ultra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依赖电控信号解锁,严重碰撞导致电路瘫痪时,外部无法开启车门,需依赖车内机械应急拉手,但若驾乘人员失去知觉则无法操作 [24] - 工信部于2025年9月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已指出电动式把手存在“断电失效”等隐患,并强制要求配备机械释放功能 [26] 电动跑车性能与安全的平衡挑战 - 电动跑车存在共性缺陷: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未根本性提高的情况下,整车质量远重于同类燃油车,但轮胎尺寸可能更小,导致真实的刹车能力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不足 [28] - 以保时捷Taycan为例,其整备质量在2250kg至2360kg之间,而小米SU7 Ultra的整备质量为2330kg至2360kg,但马力更为强大,最大可达1548匹 [29][30] - 尽管小米SU7 Ultra官方公布的100-0km/h制动距离为30.8米,优于许多同类车型,但公司为新车设置了300公里内的新手模式,限制马力输出和极速,以降低风险 [33][34]
小米SU7再发严重事故,注意电动跑车致命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