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撞车后,为何车门总是打不开?
小米集团小米集团(HK:01810) 36氪·2025-10-15 21:53

汽车车门安全系统核心机制 - 汽车门锁系统由门锁和锁扣两部分构成,解锁车门需完成解开车锁和打开锁扣两个关键步骤[8] - 行业设计了一套应急自动上下锁机制,以安全气囊点火作为车门锁应急程序的启动条件[10] - 安全气囊系统拥有最高等级的运行权,其传感器精准度、线束传输速度及控制器精度均为最高标准[11][12] - 碰撞传感器感知到碰撞并判断需触发气囊时,气囊点火瞬间会立即锁止车门以固定乘员防止二次伤害,待传感器感知车辆静止后才发出信号解开车锁[13][14] - 车门解锁后仍需车内外人员拉动门把手才能打开车门,因事故环境复杂,主动弹开车门可能造成其他伤害[14] 自动上下锁程序失效风险与应对 - 车辆剧烈碰撞可能导致自动上下锁程序所需的电源、控制器或线束等环节被破坏,致使程序失效[19] - 为提升安全性,行业通常采用冗余设计,例如为车门锁同时接入高压电池和低压小电瓶两套电源,并布置两条位置不同的线束[20] - 部分车型为车门锁单独设置第三套电源和线路,将四扇车门的门锁单独形成线路,电源置于第二排座椅下方,即使前后舱电源同时失效仍可运行[20] - 除电子冗余外,部分车型采用物理应急结构,通过驱动杠杆结构实现物理解锁,因纯电子结构存在风险[21] 电子门把手风险与机械结构必要性 - 传统机械拉动式门把手通过杠杆或拉绳连接锁扣,是纯物理结构,救援人员直接拉动即可解开锁扣[24] - 纯电子门把手(如小米SU7采用的半隐藏式设计)依靠电机驱动,无物理拉绳,其正常运行需保护按钮、电机及中间线束的完整[25][26] - 电子结构环节多、风险大,若电机失效则即使有发力点也无法拉开车门,因锁扣未被解开[27][28] - 车内主驾驶位置通常设有最后一道防线——机械内门把手,其形态可为可扳动盖板或拉绳,大多不受车锁控制,随拉随开,砸碎车窗后可使用[28] - 机械门把手提供了更坚实的安全底线,在车门轻微变形时可能存在"大力出奇迹"的情况[28] - 工信部已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汽车内外门把手均应具备物理结构,未来机械外门把手将成为标配[29] 行业安全趋势与成本考量 - 安全气囊是一次性装置,事故弹出后需返回维修处更换,一辆配备10个气囊的经济型轿车重装费用约1万元[16] - 行业在追求科技感与低风阻系数的同时,正迎来对安全本质的回归,车门安全细节将受到更多关注[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