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读下蔚来和GIC诉讼争议事件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于2020年由蔚来、宁德时代、湖北科投与国泰君安共同发起成立,四方初始各持股25% [1] - 经过多轮增资后,蔚来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9.4%,宁德时代与湖北科投并列第三大股东,各持股10.6794% [1] - 法律上蔚来无需对蔚能进行财务报表合并,但蔚来对蔚能的控制权问题成为后续诉讼的关键点 [1] 商业模式与运营 - 蔚能的核心商业模式是以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向蔚来购买电池,然后以每月728元人民币的租金出租给用户 [1] - 电池资产所有权归属于蔚能,与用户建立租赁关系的也是蔚能,但电池的维保、充电服务以及租金贷款方均为蔚来相关公司,用户认知的是蔚来品牌 [1] - 电池租赁的经济模型据预测可在5年内收回成本,若加入保险等服务预计效益更佳 [6] 做空报告与集体诉讼 - 2022年灰熊发布做空报告,指控蔚来违反美国会计准则,将电池销售收入一次性确认而非按月分摊 [1] - 做空报告引发海外投资者集体诉讼,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是原告之一 [1] - 诉讼指控蔚来通过成立蔚能蓄意转移重资产,并将7万元电池销售收入一次性计入报表,而非按每月728元确认收入 [3] - 据称上述会计处理助推蔚来2020年业绩大涨,股价一度超过60美元,而当前股价约为6美元 [3] - GIC针对其在2020至2022年间购买的5445万股蔚来股票提起诉讼,这些股票当前价值约3.4亿美元,GIC潜在亏损可能超过10亿美元 [3] 会计处理与监管调查 - 诉讼核心争议在于蔚来对蔚能是否构成实质控制,根据美国会计准则,存在实质控制的第三方可能需要被视作合并整体 [5] - 蔚来坚称其所有操作均符合会计准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2022年问询及独立委员会调查后,未认定蔚来行为违法 [5] - 争议焦点在于会计处理应“重实质而非形式”,即若关联方交易实质上是受公司控制,则会计处理应反映此经济实质 [6] 市场影响与股价表现 - GIC提起诉讼是首家主权基金参与诉讼中概股的案例,因此受到市场关注 [3] - 蔚来近年来股价低迷的主要原因被归结为车辆销售表现不够强劲、公司持续未能盈利以及换电模式存在争议 [9] - 在相关新闻传播期间,蔚来盘前股价一度下跌7% [9] 诉讼最新进展 - GIC于2024年8月在纽约单独提起诉讼,但法院决定暂缓审理,等待2022年集体诉讼的结果 [6] - 相关报道于财新15日发布稿件后,在16日被多家国内外媒体跟进报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