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并购之王”丹纳赫是如何“养成”的?

离散式制造业并购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拉尔斯兄弟开始进行企业并购时,被《福布斯》 杂志描述为"穿着短裤的掠夺者"1 。兄弟俩当时利用的价值创造工具主要是高杠杆、税务盾 牌、大幅资产重组和裁员。在垃圾债券泡沫破灭后,拉尔斯兄弟改变了最初追求知名消费品牌的策略,转而采取两个新的并购策略。 丹纳赫集团是世界范围内近40年并购最为成功的产业公司,它的出手次数、规模和业绩回报甚至可以比肩以企业并购为核心业务的私募巨擘黑石和 KKR。在丹纳 赫集团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总计完成了近 400 次并购,花费约900亿美元,配合DBS赋能的超一流经营能力,创造出了市值约 2000 亿美元的丹纳赫集团以及一 众经由丹纳赫集团分拆、出售而成的其他上市企业,如福迪威、盈纬达、Vontier、Veralto 等。如果将其分拆和出售公司算在内,丹纳赫集团为股东创造了约 2500 亿美元的价值。 凭借着战略并购和 DBS 运营的双轮驱动,丹纳赫集团的股价在过去 40 年达到了年均 22% 的回报率,不仅远超标普 500 指数年均 12% 的表现,更是压过巴菲特执 掌的伯克希尔 - 哈撒韦同期 16% 的股东回报率。这个股东回报率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