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增长但净利润收缩,市场对公司未来业务(如Robotaxi、人形机器人)的进展感到失望,导致股价大幅下跌[4][5][6] - 公司正处于从汽车制造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业务重心转移的关键转折点,但新业务的详细时间表和监管审批存在不确定性,未能满足投资者预期[15][17][36] 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公司第三季度总营收达到创纪录的28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超出市场预期[9] - 季度汽车交付量为497万辆,同比增长74%,远超市场预期的456万辆,主要受美国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前的“末班车”效应推动[9] - 汽车业务营收为212亿美元,同比增长6%,但能源、充电和其他服务业务的营收贡献日益重要[1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37亿美元,同比下滑37%,去年同期为217亿美元[12] - 利润收缩源于车辆售价降低压缩利润率、运营支出增长50%(主要与AI及其他研发项目相关)、关税上涨、每辆车平均成本上升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额度销售收入降至417亿美元[12] 业务表现与挑战 - 交付量中绝大多数为中端车型Model Y和Model 3,Model S、Model X及Cyber Truck合计交付量不足16万辆,经济意义微乎其微[14] - 公司在北美推出Model Y和Model 3的“标准版”(减配版),售价分别为39999美元和36990美元,并在欧洲市场计划降价5000欧元,以应对竞争,但北美发布后股价下跌4%,市场反应不佳[14] - 欧洲市场销量持续下滑,原因包括公司管理层政治立场言论及竞品如比亚迪的竞争[12] - 分析师指出,公司以更低利润率销售更多汽车,依赖一次性税收抵免激增需求,核心汽车业务在恶化[15] 未来业务重心与进展 - 公司业务重心已从电动汽车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强调其是人工智能公司[15][17] -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已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目前由安全驾驶员监督,计划扩展至全美,但具体时间表依赖监管审批[19][20][21] - 公司预计到2025年底在8-10个大都市地区运营Robotaxi,超过Waymo目前的五个,并预计年底前在奥斯汀“大部分地区”实现无安全员跟车[21] - 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V3版本可能在一季度发布,量产原型机预计明年二三月展示,计划建设产能百万台的生产线并于年底前开始量产[24][25][26] - 人形机器人制造面临供应链不存在、机械手工程等关键挑战[27] - 下一代AI5芯片计划于2026年底生产,并与三星电子达成165亿美元的AI6芯片采购协议[17] 中国市场策略 - 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淡化处理中国市场,仅提及大中华区和亚太地区交付量环比增长33%,以及正与中国监管机构合作争取FSD批准[29][30] - 特斯拉上海工厂9月交付90812辆汽车,同比增长28%,结束两个月下滑,与六座版Model Y L上市交付相关[30] - 公司计划在中国推出Model Y和Model 3的“减配版”,预计售价分别降至235万元和20万元左右,进入竞争激烈的20万-25万元纯电动车区间[30][31] 管理层与薪酬争议 - 公司提出针对管理层的“CEO绩效奖励”计划,若目标达成,其持股比例将升至25%,薪酬总额超9000亿美元[32] - ISS与Glass Lewis两大机构建议否决该方案,认为存在严重股权稀释风险(可能导致流通股增加超10%),引发股东投票争议[34][35] - 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激烈反驳,称反对机构为“企业恐怖分子”,并投放广告拉票呼吁通过薪酬方案[35]
特斯拉大跌5000亿,马斯克画饼难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