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收紧为国产GPU行业创造了窗口期,GPU创业热潮兴起[3] - 英伟达高端GPU在中国市场供应几乎“归零”,形成一个被动的市场真空地带,为国产GPU企业带来历史性机遇[1] - 中国AI智算GPU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42.86亿元迅速增至2024年的996.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2.5%,预计至2029年将提升至1.03万亿元规模[14] 主要公司IPO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于2024年9月26日成功通过上市委审议,从申请到过会仅用88天,若上市成功将成为今年科创板最大IPO[3] - 沐曦集成电路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25年10月24日进入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阶段[1][3] - 壁仞科技已于2025年8月17日递表港交所,其在香港上市前估值达到140亿元[6] - 燧原科技于2024年8月启动A股上市辅导,天数智芯近期也传出将赴港上市消息[7] 摩尔线程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0年,创始人兼CEO张建中曾担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任职超过15年[3] - 自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推出四代芯片,2024年推出的第四代“平湖”主打支持FP8精度,可满足前沿大模型训练需求[4] - 2023年12月推出支持千卡单集群部署的产品KUAE1,并在2024年底升级为支持万卡的KUAE2[4] - 2024年AI集群产品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达42.42%,为1.84亿元[4] 沐曦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营业务为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的全栈GPU产品[5] - 近三年先后推出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和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1][5] - C500立项即对标英伟达A100,部分测试反馈显示在若干场景下已能达到或优于A100表现[5] - 截至2025年9月5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14.30亿元,以曦云C500系列板卡为主[5] 壁仞科技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张文拥有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商汤科技总裁[6] - 从2019年9月成立到2021年3月完成B轮融资,约18个月里融资额超过47亿元,创下国内芯片创业公司融资纪录[6] - 2022年8月发布的BR100芯片创出全球算力纪录,峰值算力达到当时国际领先厂商在售旗舰产品的3倍以上[7] - 2023年10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无法再委托台积电等先进代工厂生产芯片,对其运营造成重大冲击[7] 技术发展与产品进展 - 国产GPU企业针对云端AI训练和推理场景深度优化,旨在解决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瓶颈[1] - 沐曦最新发布的C600进一步对齐主流架构,配备大容量显存,支持含FP8在内的多精度混合计算,并打通国产化供应链闭环[5] - 正在研发的下一代旗舰C700将在算力、存储、互联与能效等维度显著升级,目标逼近英伟达H100的水平[5] - 推理市场被认为更现实,未来五年国内推理算力年复合增速将达190%,而训练算力为50%[9]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国产GPU在软件生态方面与英伟达差距显著,CUDA平台已形成完整开发者生态,而国产GPU的软件栈还在起步阶段,“迁移成本”是最大障碍[8] - 工艺制程是另一瓶颈,国产GPU主流采用7nm或14nm制程,而英伟达已进入4nm时代,且美国对华晶圆代工限制新规卡住了先进制程芯片制造[9] - 英伟达产品迭代速度惊人,每18至24个月推出新一代产品,性能提升30%至50%,国产GPU企业需在追赶的同时应对对手的持续创新[9] - 2024年中国AI加速器市场中,英伟达份额约66%、华为昇腾约23%、AMD约5%,其余厂商(含摩尔线程、沐曦等)合计约1%[11] 市场环境与积极信号 - 基于政策风险和市场需求,中国算力中心和云厂商开始更坚定地转向国产AI芯片,为国产GPU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14] - DeepSeek的走红被视为国产AI算力的练兵场,多家国产芯片公司积极适配,随着应用环节铺开,国产算力得到进一步认可[14] - 甘肃庆阳国产万卡推理集群已由燧原科技等合作方点亮并对外服务,LightSphere X光互连GPU超节点发布,打通面向跨机柜超大规模训练的互联瓶颈[13]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由于美国出口管制,英伟达近乎100%退出了中国市场,市场份额从95%降至0%[14]
国产GPU算力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