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给热到发烫的无人车,泼盆冷水

行业融资动态 - 新石器慧通于2025年10月完成逾6亿美元D轮融资,为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私募融资之一[4] - 2025年资本密集加注无人车赛道:新石器2月完成10亿元C+轮融资,九识智能4月获近3亿美元B轮融资,白犀牛8月B轮融资总额近5亿元[10] - 驭势科技2025年5月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累计完成6轮融资超17.5亿元[10] 市场参与者格局 - 行业形成两类主要玩家:以白犀牛、九识、新石器、行深智能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以及京东、菜鸟、美团等依托物流网络的平台型企业[9] - 2025年传统车企及供应商加速入局:德赛西威9月发布低速无人车品牌"川行致远",佑驾创新同期推出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6][10] - 长安、奇瑞、吉利、江淮等车企商用车板块已布局或计划进入无人车市场,部分企业可能直接发展大型车型[22] 商业化进展 - 行业从2018-2023年示范运营期进入2024年后成长期,产品形态、功能及价格形成共识,商业模式初步跑通[9] - 快递行业成为核心落地场景:中国邮政2025年9月招标采购7000台无人车,创全球低速无人驾驶行业最大规模订单[13] - 无人车在快递末端配送可降本30%-50%,单票成本从0.2元降至0.1元,主流行驶里程约1500-2000单/日[15][16] 应用场景拓展 - 头部企业加速多元化布局:新石器快递行业销量占比从2024年底100%降至2025年9月70%-80%,九识智能非快递客户占比从2024年初不足5%提升至2025年中40%-50%[19] - 潜在市场覆盖清洁环卫、园区物流、智慧农业、大宗货物运输及冷链物流等多领域[18] - 菜鸟科技CTO及新石器CEO均预测中国末端配送市场存在3000万台无人车需求空间[24] 行业挑战与风险 - 市场集中度高,九识和新石器占据快递行业订单90%,新进入者需开辟新场景[18] - 政策尚未完全明朗:部分地区路线开发不足,"灰跑""黑跑"车辆运营存在不确定性[26] - 生产工具属性导致超负荷使用问题,车辆耐用性、安全可靠性及二手残值率成行业关键挑战[26][27] 技术与发展路径 - 德赛西威研判低速无人车具备机器人早期形态,核心保留动力域、底盘域、智驾域等车辆基础架构[22] - 行业存在三类门槛:场景化AI能力、车辆可靠性、高效运营方案,初创企业多具备先天自动驾驶技术优势[20] - 硬件合作模式成熟:新石器基于理想汽车SEV平台开发产品,多数企业选择与产业伙伴联合开发[20][22] 市场规模预测 - 东吴证券预测2030年中国物流无人车市场空间超1800亿元,末端配送场景占比约60%[24] - 招商证券测算以快递网点为基础的无人车市场空间约4680亿元,以小区为基础的空间在5460-7280亿元之间[24] - 德赛西威保守预估2035年行业年销量90多万辆,约为资本市场预期的一半[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