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局短剧的战略举措 - 公司于9月底正式上线独立短剧APP“围观短剧”,主打“无广告”和“免费看”两大卖点,截至10月25日下载量已达90万次,但应用目前仅向小米手机用户开放,未上架其他主流渠道[2] - 公司高层对短剧领域表现出高度关注,雷军曾公开表示关注短剧,其声音还出现在小米自制短剧《时空合伙人》中,体现了公司的重视程度[2] - 公司进军短剧领域早有布局,可追溯至2022年推出的第三方短剧观看小程序“多滑短剧”,该平台剧集均来自外部采购,公司仅扮演分发渠道角色[6] - 公司在去年5月开始发布短剧相关岗位招聘信息,涵盖编剧、后期制作等职位,其中短剧编剧岗位薪资高达20-30K,并于次年7月上线首部自制短剧《时空合伙人》[8] - “围观短剧”APP的开发方为成都分享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为小米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由其亲自挂帅表明该业务在公司内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0][11] 短剧行业竞争格局 - 短剧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马太效应显著,红果短剧下载量突破10亿次,月活用户接近2亿,巨头几乎瓜分大部分流量,新玩家空间有限[5] - 长视频平台如优爱腾凭借成熟的内容生态、版权储备和制作体系在短剧领域占据优势,新入局者短期内难以匹敌[5] -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4年参与投流的微短剧总数超4.46万部,今年1月在投短剧公司数量同比增长54%,在投剧目数增长101%,竞争空前激烈[13] - 互联网大厂纷纷扎堆入局,字节跳动旗下“红果短剧”今年6月月活跃用户达2.1亿,同比增长179%;腾讯依托微信小程序与阅文IP形成内容矩阵;京东、阿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通过招聘、资金和流量扶持等方式切入赛道[20][23] 小米的短剧战略逻辑与挑战 - 公司入局短剧的核心目的在于补足“硬件+内容”生态闭环,利用自有流量池为手机、电视、汽车、家电等硬件配备低成本、高黏性的“原生广告位”,从而提升整机溢价和用户停留时长[13] -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公司采取“免费无广告”模式直击用户痛点,与其他平台依赖付费和广告变现形成差异化,但该模式也意味着公司暂时放弃短期收益[16][25] - 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内容供给,“围观短剧”被用户反馈剧集数量少且多为其他平台的存量剧,缺乏优质原创剧集支撑可能导致用户留存困难[17] - 行业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制作成本上涨、变现路径单一等问题,平台追求“快产快销”生产模板化内容,内容价值难以沉淀,可持续商业闭环面临挑战[24][25] - 分析师认为,公司短剧业务的未来在于将其打造为生态体系中的会员增值服务,并通过品牌植入、内容联动、带货等新路径实现变现,而非单纯依赖用户付费[25] 短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未来的转机在于跨界融合,短剧若能与动漫、游戏、衍生品经济及文旅产业结合,拓展消费边界,才有可能找到新的增长空间,从“碎片化爽剧”转变为IP生态的起点[25] - 行业成熟的关键在于“驱逐劣币”,平台需要主动扶持原创精品、筛选优质内容以建立良性循环,这对于注重品牌形象的公司在内容筛选成本和品牌绑定方面构成利好[28] - 短剧对公司的战略意义被定位为“营销基建”,只要用户对碎片化内容的偏好持续,公司就会持续加码,这项基建一旦启动就不会停止,其价值与硬件生态深度绑定[28]
拍短剧,雷军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