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全球汽车行业可能面临新一轮芯片供应危机,其导火索是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因中荷控制权纠纷导致生产中断 [1][2] - 大众汽车等主要车企已发布内部信,警告核心产品线受到巨大冲击,部分工厂面临停产 [2]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与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均确认,若供货中断不能迅速解决,行业将面临严重的生产限制 [6][7][9] - 危机影响范围可能从汽车行业蔓延至消费电子领域 [10] 安世半导体的行业地位与产品特点 - 安世半导体主要生产偏基础的非先进制程芯片,与汽车行业高度相关,应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控、充电机,燃油车的点火系统、变速箱控制系统,以及车窗、座椅调节、安全气囊等 [14][15] - 基础芯片构成的功能模块为高度定制,更换供应商需重新完成立项、测试、认证等流程,耗时数月甚至半年,导致短期替代难度极大 [17][18][19] - 在被闻泰科技收购后,公司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从全球第11名升至第3名,小信号二极管/晶体管和ESD保护器件产量全球第一,车规级Mos管产量全球第二 [37] - 公司业绩改善明显,收购后营收增长近60%,毛利率从20%提升至近40% [37] 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的背景与过程 - 闻泰科技原为全球消费电子代工巨头,但利润率极低,有时不足3%,为寻求转型而决定收购安世半导体 [27][28][29] - 收购时闻泰科技净资产仅40亿元,但以约330亿元的总代价,经过2年多时间、3轮增资,最终获得安世半导体100%股权 [31][32] - 此次收购使安世半导体由一家荷兰公司转变为中资控股公司,被类比为“半导体领域的吉利收购沃尔沃” [34][38] 当前危机的起因与演变 - 荷兰政府于今年9月30日突然宣布,冻结闻泰科技在安世半导体的全部资产及知识产权,为期一年 [40] - 荷兰企业法院随后采取强制措施,暂停了中方CEO张学政的职位,剥离其控制权 [41][42] - 荷兰法院的指控依据包括:CEO张学政被指涉嫌违反《货物可用性法》,向上海工厂下达2亿美元晶圆订单远超其7000-8000万美元的实际产能 [44] - 指控亦包括CEO计划解聘三位外籍高管的行为存在“严重的公司治理缺陷” [46] - 收购协议中原有规定,闻泰科技不得插手安世半导体的具体管理工作,核心技术、财务、人事运营权必须留在荷兰境内 [49] - 此次制裁行动与美国商务部在事件前一天更新“50%穿透规则”的时机高度巧合,该规则将导致已被列入实体清单的闻泰科技其100%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同样受到制裁 [55][57] 双方的应对措施与影响 - 中国商务部实施反制,对安世中国工厂实施出口管制,禁止70%生产线运营及特定部件出口 [61] - 安世中国工厂承担公司70%以上的封装产能,且产品类型全面,中国的出口管制直接导致欧洲供应链瘫痪 [62][63] - 安世荷兰总部随后冻结中国公司系统权限并停发中国员工薪资,试图限制中国工厂出货 [65] - 安世中国公司宣布脱离荷兰管理,一切战略指令听从中方,员工薪资福利由中国公司自行支付 [67] - 安世中国具备独立运营的底气源于闻泰科技控股股东在上海投建的晶圆厂“鼎泰匠芯”,该厂于2023年投产,月产能达12万片12英寸晶圆,工艺水平国际一流,远超安世欧洲工厂(月产能合计不足6万片,采用8英寸和6英寸产线) [72][74][75][76][77] - 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已初步构筑内循环体系,2024年建成投产18座晶圆厂,占全球新增产能43%,晶圆代工产能全球第二,关键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13.6% [80][81][82][85] 事件折射的行业趋势 - 事件反映出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博弈已从技术竞争升级为供应链与规则的全面对抗 [93] - 危机可能进一步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欧洲汽车工业将被迫增加供应链的备选方案以应对突发危机 [91][92][94] - 强化自身硬实力和完整的产业链是抵御危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95]
芯片断供危机爆发!荷兰明抢中国资产,德国车企莫名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