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务费”新政落地近两周,各方合力重构供应链新航道

政策实施与市场现状 - 中方自10月14日起对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作为对美方加收港口服务费的反制措施,内容和收费标准与美方政策基本一致 [3] - 政策实施近两周后,各大港口运作平稳,美线整体运力保持稳定,几乎没有美国背景船舶在中国港区开展业务 [1][3] - 外媒数据显示,政策出台后上周船只抵达中国港口后平均需要2.66天才能进入泊位,比此前一周延长17% [4] 航运公司的应对策略 - 航运公司通过货物转运、企业改组等方式应对政策,马士基将两条悬挂美国国旗的集装箱船货物转移到第三国的非美国注册船只上 [6] - 达飞轮船通过船舶国籍变更、航线运营调整等举措,推动旗下全部美籍船舶退出南沙港区相关航线运营 [6] - 太平洋航运将一半的散货船队迁往新加坡并重新悬挂船旗,并澄清其25%或以上股权并非由美国或中国实体持有,以规避特别港务费 [7]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 短期内地缘风险带来的溢价情绪开始消退,市场核心驱动力逐步转向供需基本面,整体船位充足且未出现结构性短缺 [9] - 短期调整不可避免,但中长期看,美国以外的船东可能获得溢价,尤其在中资背景船东将更加受益的预期下 [10] - 中美双方于10月25日至26日就经贸问题举行磋商,并就相关议题建设性探讨方案,形成了初步共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