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普遍采用代工模式实现轻资产运营,自身专注于高附加值环节[4] - 近期因消费者发现阿迪达斯羽绒服由雪中飞代工并存在显著价差,引发对代工模式及品牌溢价的讨论[4][6] - 阿迪达斯正进行供应链战略回调,增加“中国制造”比重,以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并优化供应链韧性[16][17] 生产几乎全靠代工厂 - 阿迪达斯基本没有自建生产线,产品生产几乎全部依赖代工厂完成[8] - 运动鞋服行业代工模式是公开秘密,耐克与阿迪达斯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关闭在华唯一自有工厂[8] - 代工体系呈现集群化分布特点,鞋类代工厂高度集中于广东、福建等产业链完整地区[8] - 代工产能全球化,主要代工集团如申洲国际、华利集团已在越南、印度尼西亚建立生产基地[9][10] - 代工企业各有专长,例如万邦鞋业深耕经典系列,申洲国际则采取从面料到成衣的纵向一体化合作模式[10] 代工重回中国背后 - 品牌方与代工厂签有严格保密条款,禁止代工厂公开合作关系以维持品牌高端形象和溢价能力[14][15] - 受成本驱动,阿迪达斯自2013年起将生产重心从中国迁往东南亚,2021年柬埔寨成为其服装第一制造国(占21%),中国退居次席(占20%)[15][16] - 因东南亚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及公司内部策略失误,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收入自2021年第二季度起持续下滑至2023年第一季度[16] - 新任CEO推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截至2025年10月,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有95%是“中国制造”[16][17] - 增加中国本土产能是实现“以销定产”柔性供应链的核心环节,能显著缩短产品上市周期[17] 轻资产更利于赚钱 - 代工模式使品牌方能够专注于设计、研发和营销高附加值环节,显著降低固定资产投入和资产风险[19] - 轻资产模式带来高盈利能力,阿迪达斯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高达51.7%,耐克2025财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46.3%,远高于重资产企业18%至26%的毛利率水平[19] - 阿迪达斯曾尝试自建“速度工厂”,但年产能仅100万双(占全球年产量0.25%),每双成本高达250欧元,最终于2020年关闭[20] - 代工模式下面临质量管控挑战,阿迪达斯产品在2019年、2021年、2022年多次因不合格被监管部门通报[20] - 代工产业发达地区存在高仿品问题,品牌方需在利用代工厂产能与防止其推出竞争性产品之间取得平衡[22] 消费者认知与市场变化 - 消费者通过产品标签上的制造商信息发现代工关系,一款阿迪达斯长款羽绒服(券后价867.71元,含绒量70%)与雪中飞同款(售价569元,含绒量85%)存在近300元价差[6][24] - 消费者知情权意识觉醒,更加关注产品实际参数和生产溯源,而非仅看重品牌光环[23] -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业绩在本土化战略下改善,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0%,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已实现连续9个季度增长[19]
买阿迪达斯羽绒服的人,被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