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弹窗广告,盯上你的车机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智能汽车行业出现车机系统商业化趋势,类似智能电视行业从技术创新转向流量变现的异化过程 [4] - 2025年10月特斯拉因电影联名主题推送引发车主不满,被质疑为车内广告的商业化试探 [4][6] - 2025年年初Jeep车型在停车时弹出无法关闭的保修广告,官方回应称为"车内信息通知"和"暂时性软件故障" [6] - 2025年5月国内某车企在车辆启动和倒车等关键场景弹出全屏购车券广告,直接遮挡倒车影像等安全信息,最终在舆论压力下承诺永久关闭驾驶场景广告推送 [9][10] - 车机广告问题自2021年起在国内外车企中反复出现,商业化尝试持续游走在用户忍耐边缘 [10] 市场数据与驱动因素 - 机构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超过80% [12] - 车机广告转化率约为7%,即10000次曝光可带来700个潜在客户,场景化推送模式更受广告主青睐 [14] - 车机系统可基于车辆状态数据(如剩余电量、续航里程、地理位置)实现精准广告匹配,且推送广告几乎无成本 [14][15] - 2024年涉及车机广告的投诉数量同比增长高达210%,成为仅次于电池安全的第二大维权焦点 [17] - 2025年超60%智能汽车车主遭遇过车机广告困扰,形式包括开机强制广告、导航弹窗、行驶中弹出广告等 [18] 风险与影响 - 车机广告与驾驶安全强关联,弹窗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并遮挡行车数据,直接转化为交通安全隐患 [7][10][18] - 商业化推送可能损害品牌形象,尤其对定位高端、强调科技感和用户体验的品牌而言,品牌溢价和用户忠诚度可能流失 [15][17] - 若在隐私保护上失守,中国汽车品牌可能面临合规风险并损害"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形象 [17] 法律与监管环境 - 未经用户明示同意推送车机广告违反《广告法》第四十三条关于不得向交通工具发送广告的规定 [22] - 《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要求提供显著关闭选项,不得以默认勾选等方式代替用户授权 [23] - 用户协议中关于广告推送的模糊表述可能因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目的明确、最小必要"原则而无效 [20][24] - 将接受广告推送作为使用车辆功能的前提条件可能构成无效的霸王条款 [24][25] - 当前智能汽车广告推送处于立法与监管的"灰区",未来法规可能走向专项规制,要求显著标识广告性质、提供一键关闭入口、禁止强制推送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