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近期走势 - 全国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指数于10月13日创下近七年新低,报14.55元/公斤 [2] - 猪价从10月13日的低点企稳回升,至11月4日报收于16.17元/公斤,三周时间上涨11.13% [2] - 猪价在2024年8月创下27.89元/公斤的阶段高点后反转下跌,并于2025年10月13日跌破2021年的阶段低点14.79元/公斤,创近七年半新低 [6] - 今年以来猪价持续走低,从1月2日的21.23元/公斤跌至9月30日的16.52元/公斤,跌幅达22.19% [5] 行业财务状况 - 7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704.43亿元,低于第二季度的757.72亿元和去年第三季度的780.48亿元 [5] - 7家猪企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7.68亿元,远低于第二季度的79.62亿元和去年第三季度的162.99亿元 [5] - 温氏股份在公告中称10月份全行业面临阶段性亏损 [6] - 温氏股份截至三季度末的负债率已降至49.40% [8] 企业生产动态 - 在猪价下跌期间,上市猪企出栏量持续增加,温氏股份7月、8月、9月的单月生猪出栏量分别为316万头、325万头、333万头 [6] - 新希望7月、8月、9月的单月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30万头、134万头、139万头 [6] - 温氏股份表示三季度出栏量增多系对应年初投苗增多叠加生产经营成绩提升所致 [8] 期货市场表现 - 生猪加权指数总持仓量至11月4日达到362,390手,刷新自2021年上市以来的最高持仓纪录 [12] - 生猪主力合约2601持仓为146,297手,也处于历史最高值 [12] - 期货持仓大幅增加意味着新资金流入,多空双方分歧加大 [12] 价格反弹驱动因素与前景 - 分析师指出近期猪价反弹受三大因素驱动:二次育肥进场抄底形成支撑、降温天气提振终端消费、大型企业因出栏计划完成较好在10月底有一定缩量 [12] - 二次育肥是将标猪继续育肥至更高体重后出栏,短期提振猪价但会导致供应压力后移并增加,中期对猪价形成新压力 [13] - 消费旺季并不意味着猪价上涨,根据仔猪出生数量推算,2026年一季度国内生猪出栏量将逐步增加 [13] - 考虑到二次育肥带来的供应压力后移,预计本轮猪价反弹的持续性有限 [3][13] 行业政策与产能调控 - 生猪行业“反内卷”持续加码,相关部门围绕“控产能、降体重、限二育”精准发力 [15] - 农业农村部在7月23日的座谈会上提出要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二次育肥,严控新增产能 [15] - 中国畜牧业协会在8月13日的会议中明确提出要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的任务目标 [15] - 温氏股份表示积极响应国家产能调控政策,主动配合淘汰低效产能,合理调降能繁母猪数量 [16] - 分析师认为前期头部企业在降体重、限二育方面执行较好,后期关键是“控产能”能否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较快缩减 [16] - 考虑到政策导向及行业已进入亏损区间,预计明年下半年猪价会有所好转 [16]
全行业面临阶段性亏损 猪价反弹能持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