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出海案例分享:瑞幸“杀”入新加坡,但不靠9块9!

瑞幸出海新加坡的战略背景 - 2023年瑞幸咖啡进入新加坡市场,但并未采用国内“9块9一杯”的价格战策略,而是采取了一套差异化的精细化战略[2] - 瑞幸在中国市场已占据近40%的咖啡供应链,拥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供应链成本优势,但国内市场增长触顶,出海成为必然选择[4] - 2023年中国对海外零售和服务业的投资激增,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比亚迪等品牌均在东南亚扩张,瑞幸选择新加坡作为第一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4] 新加坡市场战略罗盘分析 - 新加坡是一个成熟且高难度的咖啡市场,星巴克及本土品牌已根深蒂固,市场集中度高,消费者挑剔[7] - 面对“市场吸引力高但进入难度也高”的市场,企业有成本领先和创新引领两条路径,瑞幸放弃了成本领先策略,选择了创新引领[7][9] 品类创新:生椰拿铁降维打击 - 瑞幸通过引入在国内年销过亿杯的“超级大单品”生椰拿铁和丝绒拿铁进行品类创新,而非直接对标星巴克的经典产品[11] - “椰奶+咖啡”品类在新加坡主流市场此前是空白,瑞幸借此开辟了新细分赛道,创造增量客户而非争夺存量客户[11] 精明定价策略 - 瑞幸在新加坡的定价策略非常精明,其普通拿铁和美式咖啡等同质化单品定价低于星巴克10%-20%,而有特色的创新单品定价高于星巴克平均售价10%-20%[14] - 该策略传递了具有性价比但非廉价货的信号,客单价达到约5-7新币,远高于国内9块9的价格,帮助品牌获得更健康的利润空间[14] 用户生成内容营销 - 瑞幸在新加坡抛弃了国内高举高打的明星代言模式,转而采用用户生成内容策略,将营销费用用于“请用户喝第一杯”和鼓励社交媒体分享[18] - 该策略通过用户在Facebook、Instagram和小红书等平台打卡分享,实现了更真实、成本更低、传播更广的效果[18][20] - 品牌还与NBA火箭队、芝麻街英语等开展联名营销,更符合本地用户对体育赛事和社区活动的偏好[18] 瑞幸出海的战略启示 - 瑞幸案例表明,中国品牌可将国内的供应链成本优势在海外转化为更高利润率的优势,而非低价的枷锁[22] - 品牌应避免陷入对手的主场,利用在国内验证过的“超级单品”开辟新战场,实现创新降维[22] - 在营销上可采用更轻量的UGC模式撬动本地市场,实现“花小钱,办大事”[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