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臭搞技术的何小鹏,被逼着用一把剪刀终结质疑!

核心技术突破:第二代VLA大模型 - 公司推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第二代VLA大模型,其核心创新在于将传统的V→L→A流程进化为V+L→A,减少了信息损耗并提高了推理效率[19][26] - 该模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根据对真实世界的理解推演可能发生的情况并进行自我训练,实现了“涌现”效应,即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其他相关问题也迎刃而解[27][29] - 模型展现出未经特意训练的新能力,包括识别人类手势实现“招手即停”,以及理解红绿灯逻辑,在侧面绿灯倒数时主动缓慢蠕行准备通过路口[29][31] - 公司投入了3万卡算力,消耗超过20亿元训练费用才实现这一技术突破,属于公司自身的重大创新[59][60] 智能驾驶应用与功能提升 - 基于第二代VLA,公司行业首发“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可在仅开启LCC且无导航的情况下,通过驾驶员轻转方向盘实现自动变道和转向[33] - 推出“小路NGP”功能,展示车辆能丝滑通过人类驾驶员都头疼的窄路口,复杂小路的智驾表现显著提升,平均接管里程提高了13倍[35] - 以上能力计划于2026年一季度为Ultra车型全量推送,并非期货产品,用户可很快自行体验[37][38] - 公司计划在2026年推出全新智驾版本Robo,定义为“有人开的L4级体验汽车”,拥有与Robotaxi相同的硬件和2套安全冗余,可能成为法规允许范围内最接近L4自动驾驶体验的产品[71][73] 多领域业务布局与产品规划 - 公司将自身重新定位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技术成果涵盖Robotaxi、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三大领域[47][48] - Robotaxi规划于2026年推出三款车型,搭载4颗自研图灵AI芯片,车端算力达3000TOPS,采用纯视觉方案且不依赖高精地图[49] - 人形机器人IRON搭载3颗图灵芯片,有效算力2250TOPS,全身拥有82个自由度,手部有22个自由度,目标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51][67] - 飞行汽车方面,陆地航母计划于2026年实现规模量产,规划年产能1万台,初期年产能5000台,目前在全球已拿下7000个订单[53][63] 技术开源与生态建设 - 公司宣布第二代VLA大模型面向全球商业伙伴开源,同时Robotaxi和IRON人形机器人也开放SDK,与全球伙伴共建应用生态[74][76] - 此举被类比为特斯拉2014年免费开放电动车专利的举措,可能推动全球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爆发式发展[77][79] - 开源策略覆盖从大模型到无人驾驶、再到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展现了公司打造物理AI时代操作系统的雄心[40][41] 行业地位与创新底气 - 公司在多项业务上布局早于同行,飞行汽车已扎根12年,机器人迭代过7个版本,科技日已举办7届,展示了未来两三年的发展方向[65][85][86] - 公司强调其创新并非追随他人,而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突破,中国科技企业已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13][58][82] - 尽管面临偏见与质疑,但公司通过更早的投入和更实的落地,展现了技术实力,中国科技已今非昔比[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