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盘“五大泡沫指标”,高盛认为“当下更像1997而非1999,AI牛市还有下半场”
高盛高盛(US:GS) 华尔街见闻·2025-11-10 18:24

高盛对AI驱动美股泡沫的判断 - 当前AI驱动的美股涨势尚未形成类似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级别的“宏观泡沫”[1] - 市场宏观基本面更接近泡沫中期的1997年或1998年,而非泡沫顶峰的1999年[1] - 导致泡沫破裂的关键失衡现象,如广泛投资过热、企业盈利恶化、杠杆率急升等尚未出现[1] 与1999年互联网泡沫的五大关键指标对比 - 大规模投资热潮:2000年初科技设备和软件投资占GDP比重从1995年初的略高于3%飙升至创纪录的4.5%,非住宅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约11%升至2000年的近15%[7] - 盈利能力见顶回落:企业利润率在1997年末见顶,紧张的劳动力市场推动工资上涨侵蚀企业利润[8] - 杠杆急剧上升:企业部门财务状况从盈余转为赤字,债务大幅增长,资产负债表健康度恶化[9] - 外部危机助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违约导致资本流入美国,美联储在1998年末降息75个基点[9] - 市场警告信号:从1998年中期开始,信贷利差与纳斯达克波动率同步走高[9] 当前AI热潮的宏观现状 - 投资已起步但规模不及当年:AI相关投资占GDP比重远小于2000年电信投资峰值,AI巨头资本支出自ChatGPT发布以来预计将翻倍,但投资热潮的持续时间和广度更为温和[11] - 盈利能力稳固:企业利润率保持稳定,生产力回升且工资增长放缓,导致单位劳动力成本大幅下降[11] - 财务状况健康:企业部门仍处于财务盈余状态,大型科技公司主要依靠自由现金流而非债务为资本支出融资,资产负债表强健[11] - 外部环境稳定: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巨大但稳定,未出现90年代末由外部危机驱动的大规模资本净流入[12] - 市场指标温和:信贷利差保持在非常窄的水平,股权市场引申波幅未出现持续性抬升,当前水平更像1997年而非1999年[12] 潜在拐点信号与市场阶段判断 - AI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估计仅为0.3个百分点,类似90年代技术繁荣的早期阶段[13] - 投资计划加速:AI巨头和私营公司的资本支出计划预示AI相关投资将持续快速增长[14] - 财务平衡临近拐点:企业部门财务盈余正在被侵蚀,接近20年来首次转向赤字,科技巨头资产负债表优势不再明显[15] - 债务融资抬头:数据中心投资的债务融资比例上升,AI领域最新交易增加债务发行需求[16] - 外部资金与宽松政策:美联储开启“预防式”降息周期,中东和日本等地外国政府已宣布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16] 对投资者的策略建议 - 利用期权进行“攻防转换”:当前低波动率环境为期权策略提供良好土壤,可使用成本更低的看涨期权结构捕捉上涨潜力并限制下行风险[18] - 提前布局风险对冲:在未来一到两年内,为信贷利差扩大或长期股权波动率上升进行仓位部署是合理的对冲策略[19] - 关注利率市场双向风险:若AI投资热潮持续,企业融资需求可能与政府财政赤字争夺资本推高长期利率;若AI热潮受挫,政策利率和长期收益率可能大幅走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