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设计趋势的演变 - 电动汽车在击碎续航和补能效率等质疑后,近年却在玻璃天幕、全触控大屏与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上引发用户体验争议 [3] - 特斯拉Model S在2012年定义了智能电动汽车的基本形态,同时引入了上述三大设计元素,并在后续车型中不断强化这些特征 [8] - 行业普遍效仿特斯拉的设计理念,但在自动驾驶技术未能如期实现的情况下,这些设计丧失了彰显先进性的必要条件 [11][12] 行业对特斯拉设计的模仿与变异 - 众多车企在捕获特斯拉工程设计元素后,进行了更极端的演绎,例如新势力推行"0按键,全触屏"策略,将控制功能全部集成于触控大屏 [13][14] - 传统车企如奥迪A8将空调控制置于难以直接观察的斜下方触控面板,大众ID.4将车窗控制按钮从四个缩减为两个,丰田BZ3则实现按钮分时复用 [18][20] - 隐藏式门把手出现多种差异化设计,包括推压、触摸、按钮隐藏化等变体,导致用户操作困惑 [23][25] 设计变革背后的商业动机 - 玻璃天幕除提供开阔视野外,实际帮助电动车偷回头部空间(电池包压缩垂向空间10厘米以上),并实现降本 [28] - 触控大屏可降低物理按键成本(每枚价格几元至十几元),利用中国面板产业过剩的LCD产能优化BOM成本 [29] - 隐藏式门把手流行部分源于团队"偷懒",当某种元素成为行业潮流时,质疑其合理性可能吃力不讨好 [30] 设计变革带来的用户体验代价 - 玻璃天幕导致乘客头部空间压缩、车顶透明且无隔热,夏季车内温度显著升高 [31] - 触控大屏缺乏触觉反馈,需要驾驶员更频繁转移视线,增加注意力负担 [34] - 隐藏式门把手牺牲了使用便利性、对恶劣工况适应性及紧急状态下可用性 [35] 安全交互准则的挑战与重构 - 汽车行业传统交互准则以安全为绝对基石,强调关键高频功能一键即达、支持盲操及机械冗余 [44] - 新交互方式将美观与便利优先级提至安全之前,与原有习惯冲突,引入安全隐患(如驾驶员分心寻找功能页面) [44][45] - 一辆2.5吨重电动汽车蕴含能量相当于200克TNT,交互错误代价远高于200克重的手机 [43] 全球监管机构的应对措施 - 欧洲E-NCAP要求2026年起新车为特定功能配备实体按键,否则无法获得五星评级 [47] - 中国工信部2024年5月发布《汽车车门把手技术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直接否决隐藏式外门把手形式,计划2027年1月生效 [48] - 美国NHTSA对特斯拉Model Y门把手隐患发起调查,涉及17万辆汽车,特斯拉据称将重新设计门把手 [50] 未来交互设计的混合趋势 - 监管机构采取克制态度,E-NCAP仅要求喇叭、转向灯等关键功能实体按键,工信部未否决电动门把手和按钮式内门把手 [52] - 未来将形成混合交互方案:大屏与智能语音覆盖复杂非标需求,少量实体按键承担高频关键功能 [57] - 电动外门把手与按钮式内门把手保留日常便利性,同时标配符合直觉、不依赖电力的机械应急开门装置 [58]
电动车还要“反人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