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宜宾通过整合其1.0时代的产业基础(如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绿电、供应链资源),成功吸引了全固态电池、AI for Science(AI4S)和具身智能三大前沿技术在此同步部署和耦合发展,城市正从制造基地向具备“泛化”能力的创新平台演进[7][8][25][26][108] - 城市发展的关键转变在于构建“揭榜”机制和多路线并行的产业生态,从政策招商转向场景选技术,核心是验证可行性和构建可持续的创新反馈回路,而非押注单一技术方向[65][67][72][75][86] - 当技术迭代加速成为常态,城市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形成“平台型生态”,即具备可迭代、可调用、可组合的能力集合(如数据基础设施、多技术路线冗余、开放机制),从而获得持续进化的“泛化力”[93][94][102][107] 技术路线部署与耦合 - 全固态电池:标志着能源体系从液态向固态的系统级跃迁,关键在于解决从实验室“克级”到产线“吨级”的工程化成本问题,赛科动力利用宜宾化工副产物建成年产二十吨级中试线,预期将高纯硫化锂单价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从100万降至50万)[9][10][34][36][37] - AI for Science(AI4S):是人工智能推理能力与自然规律耦合的终极愿景,深势科技在宜宾构建“干湿闭环”系统,利用本地高频、带工况标签的工业数据(包括失败样本)训练模型,使电解液配方研发效率提升十倍[11][12][13][42][46][47] - 具身智能:是AI从语言世界进入物理世界执行任务的关键,银河通用在宜宾的白酒、电池、光伏等真实产线设置训练中心,让模型在动态、多约束的工业场景中学习,以完成从演示到24小时日常工况的转化[14][15][16][54][55][82] 宜宾的产业基础与升级(1.0到2.0) - 1.0模式积淀:凭借绿电(80%水电,工业电价0.35元)和“基金+产业链”资本模式,建成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及最完整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40%,为2.0技术落地提供了供应链韧性和要素资产[19][21][22][29][30][31] - 2.0升级逻辑:将1.0的产线、物料、副产物和绿电重新编入新技术系统的“进料口”,例如化工副产物成为固态电池主原料,产业数据成为AI训练的基础设施,实现跨技术路线的资源复用和互相提速[23][24][39][40][50] 城市创新机制与生态构建 - 从招商到揭榜:政府退出单边招商,转为构建多边“揭榜”机制,由企业和场景端提出真实需求,市场公开招募解决方案,通过股权捆绑和成果追责进行风险共担,已推动33个揭榜项目,带动95名科技人才落地和约6亿元新增产值[65][67][68][69][85] - 多路线并行策略: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同时引入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锂金属四条技术路径和多位院士团队,不押注单一方向而注重“可验证性”,即使路线失败,其副产品、工具链和合作网络也可被复用[72][74][78][79][95] - 平台型生态形成:城市的核心能力体现为“泛化力”,即通过制造多样性(白酒、电池、光伏)、资源复合性(锂、绿电、交通)和机制开放性(揭榜制、持股制)形成高变量密度,使系统能在技术加速中持续调整和进化[93][94][102][103]
AI+新能源,宜宾动力电池2.0如何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