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不是短跑比赛

AI行业发展阶段与战略重心转变 - 2023年为AI模型年,2024年为AI应用年,当前年份为AI成效年,行业从追求用户规模和装机量转向关注垂直场景的实际进展和深度渗透[2] - AI大模型产业尚未迎来真正爆发期,渗透深度和营收转化仍处于前夜阶段,领先公司战略重心从单一KPI转向追求垂直场景的“小成功”[2] - 公司AI战略从播种进入育苗阶段,不急于追求短期收获,而是坚持长期主义[3][7] - 公司展现赶赴AI“大集”的态度,回应外界关于竞争掉队的舆论[4] 技术原爆点与用户需求深度结合 - ChatGPT并非真正原爆点,用户互动数据表现平平:平均每次互动5-6轮,持续时间6-15分钟,App停留时间15分钟,每周活跃仅2-3天[10] - 模型能力改善的同时错误暴露指数级增加,舆论对AI生成内容态度从惊奇转向质疑[10] - AI技术原爆点关键在于未来势能而非初期规模,需要与用户需求和行为深度交织[11] - Gemini市场份额从6.4%翻倍至12.9%,而ChatGPT从87%降至74%,核心变量在于场景结合[11] - 公司AI搜索月活达3.82亿,环比增长18.6%,产品逻辑重构为直接展示富媒体内容[12] AI价值实现路径:服务化与长期积分 - AI更深刻价值在于服务化而非单纯产品化,可类比云储存行业发展历程[14] - Dropbox上市后市值增长乏力,近两个季度收入同比下降,而苹果软件服务收入过去五年翻倍,近期增长率保持13%[14][15] - 英伟达上市26年来95%市值过去3年增长,体现基础技术需通过时间积分体现价值[15] - 公司避免App思维定势,打造AI全栈能力而非单点应用突破[16] 具体业务进展与能力内化 - 萝卜快跑自动驾驶里程超2.4亿公里,全无人驾驶里程超1.4亿公里,累计提供1700万次出行服务[18] - 业务覆盖全球22城,周订单超25万单且100%为全无人订单,展现长期潜力[18] - 提出“内化AI能力”概念,强调AI与各行各业原生结合,推动生产力革命[20] - 公司技术布局全面涵盖AI搜索、无人驾驶、智能云、芯片、大模型、数字人等领域[25] 行业投资泡沫与实施挑战 - AI领域存在巨大投资泡沫,OpenAI相关交易达1万亿美元量级,资金基础转为持有的英伟达股份和债券[22] - 当前498家AI创业企业达独角兽估值,1300家达1亿美元估值,远超十年前移动互联网时期140家独角兽的规模[22] - 95%的企业引入AI工具后未获得正收益,AI需要切入契合场景并形成新流程[23] - AI投资繁荣背后下游市场存在明显摩擦和消化不良现象[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