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供应链动态与特斯拉目标调整 - 特斯拉已决定停止与中国供应商合作生产其在美国制造的汽车,并替换部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1] - 特斯拉将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年产目标从5000台下调至2000台[1] - 美国供应链脱钩策略被证明不切实际,例如纯美国供应链制造的K-ScaleLabs成立仅18个月就宣布倒闭[1] 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订单与交付进展 - 行业已进入拼大单阶段,截至目前已有8家企业官宣斩获超亿元或千台以上订单,2025年头部企业累计订单额高达24亿元[3] - 在订单刺激下,部分国内头部企业2025年销售规划在千台量级,预计2026至2027年达到上万台的出货量目标[3] - 部分C端销售页面标注预计交付时间,如“预计2026年5月有货”、“首批2026年3月开始交付”[3] - 智元机器人最大金额订单来自中国移动,金额达7800万元共约200台,另获具身智能训练场建设订单7000万元,以及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近百台订单和龙旗科技数亿元框架订单,预计2025年目标出货量达3000-5000台[6] - 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累计订单金额已突破8亿元,包括近亿元全球最大单笔订单、2.5亿元采购合同、超3200万元合同及1.26亿元项目,预计2025年交付约500台[8] - 加速进化公司2025年上半年交付数百台,截至11月出货量已超700台,2026年产能有望提升至数万台[8] - 乐聚获得上亿元订单,包括8000万元北京石景山项目,全年交付量预计达千台级[9] - 越疆机器人获瑞德丰精密8050万元合同,蓝思科技承诺2025年采购1000台[9] - 星动纪元总订单额破5亿元,物流行业最大单笔订单近五千万元[11] - 傅利叶智能已交付百余台人形机器人[11] - 星尘智能与仙工智能达成千台级订单战略合作,并与金马游乐计划两年内向文旅场景提供千台级产品[11] - 智平方与惠科股份计划未来三年内部署超1000台机器人[11] - 众擎机器人未来3年将交付不少于2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13] - 逐际动力多形态双足机器人获批量订单,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完成量产准备[13] - 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13] -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全年行业出货量在万台量级[14] 产品价格趋势与成本控制 - 宇树科技G1售价9.9万元,Unitree R1售价仅3.99万元,打破高端机器人数十万定价惯例[15] - 加速进化公司发布BoosterK1,首批100台价格降至2.99万元[17] - 松延动力发布售价仅9998元的“小布米”,上架一小时订单破100台,两天内首批500台售罄,上半年已获超2000台商业化订单,合同总额破1亿元[17] - 通过核心部件高度自研、提高国产化率及使用复合材料实现成本控制[19] - 中信建投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可能在8万元左右甚至更低[19] - 有专家预测今年会有企业把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价格降到五万元区间[20] - 到2030年工业场景需求量预计达326.3万台,家庭与商用场景达59.3万台,市场规模有望达上千亿元[23] 应用场景与市场路径 - 数采中心、商场导购、酒店服务等商用场景成为首选试验田,完成验证后向工业制造领域纵深发展[13] - 更现实的路径是先聚焦于单一或有限的核心功能,如儿童教育娱乐、老年陪伴或家庭安防[22] - 厂商需在成本、性能、可靠性和实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竞争关键从价格转向价值[23]
2025年头部企业累计订单超24亿,订单已破2万台,T链确定性或没国产人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