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文热
icon
搜索文档
“我身边越来越多同学主动学中文”
人民日报· 2025-11-27 06:21
当记者走进中文课堂时,印度尼西亚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教师陈锐思正为学生们介绍中国地理概 况——每提到一个地名,便结合相关中文词汇,细致讲解其发音与词语用法。学生们积极提问,认真跟 读。 这节生动的中文课在位于雅加达的"中国空间"内进行。"中国空间"由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支持建设,现场 融合书法、瓷器、脸谱等传统元素,有高铁、卫星、船舶等模型,还有中国哲学、中医、武术等图书, 成为当地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 陈锐思介绍,一年多来,"中国空间"已成功举办多期中文培训课程,吸引众多当地学员参加。"现在印 尼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中文在这里非常受欢迎!" "我身边越来越多同学主动学中文,大家都想多了解中国。"参加过第二期课程的学生西吉特表示,他计 划将来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去中国攻读硕士学位。 近年来,"中文热"在印尼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印尼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有了更多接触中文、体验中国 文化的机会,并逐渐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印尼阿拉扎大学中文系主任、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菲力表示:"两国经贸往来越来越紧密,学习中文成为 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数据显示,目前印尼全国约有30所高等院校开设中文专业,中文培训机构和补 习 ...
“同中国伙伴打交道就像朋友一样亲切”
人民日报· 2025-10-05 05:50
中伊双边关系与文化交流 - 伊拉克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海德尔·鲁拜伊认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拉近了伊拉克和中国的民众关系 [1] - 鲁拜伊指出,伊拉克需要借鉴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经验 [1] - 鲁拜伊于2018年发起创立伊中友协,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和经贸联系 [2] 中国企业在伊拉克的投资与作用 - 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批中资企业进入伊拉克,为当地经济社会重建发挥巨大作用 [1] - 希望未来有更多中国企业到伊拉克投资,更多中国民众到伊拉克旅游 [1] - 鲁拜伊20年前首次参加广交会,此后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并将中国产品引入伊拉克市场 [1] 中文学习与文化传播 - 伊拉克中国友好协会开设中文课堂并承办汉语水平考试,是伊拉克唯一的考点 [2] - 阿拉伯国家正掀起“中文热”,越来越多国家将中文列为学校必修课并培养本土中文教师 [2] - 鲁拜伊希望更多伊拉克民众学习中文以了解中国文化,使青年一代成为伊中友好的民间使者 [2]
通讯丨吉尔吉斯斯坦“中文热”背后的驱动力
新华网· 2025-10-03 14:23
中文教育行业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发展 - 中文培训中心由个人创办,目前已有约40名学生 [1] - 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自2013年设立至今已累计培养学生约1.7万名 [3] - 近600名学生通过奖学金项目赴中国留学深造 [3] 中文学习的个人驱动力与成果 - 中文教师因对中国文化的着迷而学习中文,并通过中方奖学金项目赴中国参加汉语教师培训课程 [1] - 大学生因喜欢中国功夫电影而萌生学习中文的想法,并在留学生中文歌唱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2] - 学生计划参加"汉语桥"比赛,并希望有机会去中国参加决赛 [2] 中文能力对经贸往来的促进作用 - 商务人士认为学习中文是打开中国市场的一把"钥匙",能赢得信任、抓住机遇 [3] - 在商品交易会上,凭借流利中文向客商介绍本国产品,并促成两国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3] - 熟练掌握中文的人才正成为推动两国经贸往来的重要力量 [3]
通讯|“人又满了,再开一个班!”——感受塔吉克斯坦的“中文热”
新华网· 2025-09-15 09:40
中文教育需求 -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孔子学院中国厅教学点出现中文课程报名热潮,班级因报满而需增开新班[1][3] - 单日报名学生数量接近100名,报名者以中学生为主,主要目标为赴华留学[5] - 学生学习中文热情高涨,有学生家住50公里外仍坚持上课,并有学生为学习汉字单字抄写数页纸[8] 行业规模与历史 - 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自2008年8月成立以来,累计培养中文学习者超过4.2万人次[8] - 目前在中国留学的塔吉克斯坦学生人数超过5000人[8] 消费者动机与趋势 - 当地学生学习中文的主要动力是希望未来能到中国城市如杭州、上海留学[5] - 家长将学习中文视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投资,类比于过去学习英语[7] - 在塔吉克斯坦,学习中文并赴华留学已形成一种明确的社会潮流[8]
为澜湄合作蓄好“人才活水”
人民日报· 2025-08-02 03:20
澜湄合作机制发展 - 澜湄合作是六国共同发起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目标,覆盖中国、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及柬埔寨 [1] - 2025年将迈入第十年,合作范围涵盖农业、工业、教育等多领域,从柬埔寨田间到泰国工业园区均有实践案例 [1] - 六国地理紧密相连且发展诉求契合,为合作奠定基础 [1] 中文教育与人文交流 - 老挝国立大学中文师范本科专业招生人数显著增长,从2021年193人增至2023年562人 [2] - 云南省与湄公河国家共建34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澜湄职业教育基地累计培训技能人才8.2万人 [2] - 中文学习需求从"加分项"变为"刚需",语言能力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并促进贸易合作 [2][3] 区域经贸与基建联动 - 2024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贸易额突破4500亿美元,较10年前翻番 [3] - 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标志性项目推进,金港高速公路等基建成为经贸往来"加速器" [3] - 中国连续3年稳居越南、泰国第一大客源市场,"澜湄签证"促进人员流动 [3] 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 - 澜湄职业教育模式如柬埔寨鲁班工坊、泰国中泰语言职教学院结合中文与技能培训 [4] - 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编程、精密检测人才,传统产业转型需数字化操作技能 [5] - "中文+职业技能"毕业生薪资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中老铁路储备班培养专业人才并实现就业 [5] 经济带发展与资源集聚 - 澜湄流域形成要素集聚效应,技能劳动力可得性成为企业投资选址关键因素 [7] - 云南澜湄职教基地提供跨境培训,青年创业论坛等活动吸引区域青年参与 [7] - 语言赋能技能、技能拓展市场的连锁反应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7] 中国企业区域贡献 - 中国企业通过教育培育本土人才,构建互利共赢产业生态 [8] - "授人以渔"模式提升合作伙伴自我发展能力,如技术储备与技能培训 [8]
泰国学者教育为桥连双乡:越来越多的泰国人爱上“酷”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7-05 20:49
中泰教育文化交流 - 泰国年轻人对中国文化兴趣显著提升 中国在时尚微短剧 潮流电子音乐 潮玩拉布布 电动汽车等领域展现出吸引力 被视为未来机遇所在 [1] - 教育成为中泰民众相知相亲的重要基础 两国建交50年来双向文化交流持续深化 泰国华裔学者关国兴长期推动语言教育合作 [1][2] - 成都大学2006年开设短期泰语班 2008年成立四川首个泰语专业 中文教学已覆盖全球180+国家和地区 部分泰国学校将中文纳入必修课 [4] 语言人才需求与就业前景 - 中泰文旅合作催生语言人才缺口 泰语专业学生未毕业即被企业预定 毕业生分布在泰国企业 中文教育 中泰高铁翻译等领域 [6] - 数字经济 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合作需要双语文化人才 学生学习对方语言不仅为就业 更着眼于两国协同发展的未来机遇 [6][7] 经贸与产业合作成果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同时是泰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 最主要外资来源国和旅游客源国 [6] - 两国在经贸投资 互联互通 产能合作领域成果丰硕 中泰高铁等基建项目推进 民间交流通过电影 餐饮等文化载体深化 [6] 文旅产业协同效应 - 旅游旺季泰国访华游客激增 中国游客将泰国作为热门出境游目的地 旅游活动促进双方对真实文化的认知 [4] - 直航便利 签证政策优化及语言人才储备共同推动中泰文旅产业联动 形成"万家灯火"式民间交流格局 [6]
“中文是代表未来的语言”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30 10:20
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 - 阿曼卡布斯苏丹大学将中文作为人文学院选修科目,埃沙格·阿兹力成为该校中文教师[1] - 阿曼教育部宣布将中文纳入公立学校课程,四所公立高中11年级学生可在新学年选修中文[3] - 私立大学已将中文纳入教学体系[3] 留学与语言学习趋势 - 中文被视为代表未来的语言,是了解中国经济体的重要桥梁[2] - 越来越多的阿曼学生希望学习中文并了解中国文化,部分学生计划在完成学业后继续深造[3] - 阿曼赴华留学生数量仍较少,显示文化交流潜力巨大[6] 中国形象与吸引力 - 中国街道干净整洁、民众友好热情,为外国游客提供安全感[2] - 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条件使其成为留学生向往之地[2] - 中国对海合会国家公民实施免签政策,便利旅游交流[6] 经贸与基础设施合作 -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阿曼经济社会建设[6] - 中国品牌汽车大量出现在阿曼市场[6] - 南京等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过去20年发生巨大变化[6] 历史与民间交往 - 阿曼与中国的友好交往可追溯至古丝绸之路时代[6] - 马斯喀特的"苏哈尔号"木帆船复制品和广州的航行纪念碑象征双方历史友谊[6] - 埃沙格·阿兹力致力于通过媒体采访和主题活动促进两国友好交流[2][6]
文化交织 友谊汇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5 06:44
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概况 - 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世博园区内,是中国高校在中亚国家设立的首个以中文教育为核心的海外分校 [9] - 分校于2024年7月正式揭牌,同年秋季迎来首批100多名汉语预科生 [9] - 分校由北京语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大学共同建设,提供学历教育 [14] 教学与学生情况 - 首批预科生已完成9个多月的中文学习,约一半学生将继续就读分校本科专业,部分学生计划申请本地大学汉语专业或直接赴中国留学 [10] - 分校开设中文、中文读写和古诗词文化等核心课程,采用音、意、形全方位调动的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诗词 [12] - 学生普遍认为学习中文能带来更多机遇,部分学生希望未来成为翻译、国际关系专家或中文教育工作者 [9] 师资力量与教学特色 - 分校目前有3名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中方教师和多名哈萨克斯坦本土教师 [11][13] - 中方教师承担培养本土教师的重要职责,计划未来实现以本土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14] - 教学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如在春节期间带领学生写春联,结合哈尔滨亚冬会等时事设计教学内容 [12] 发展规划与合作模式 - 2025年秋季将开设国际中文教育和中文翻译两个本科专业,并开放硕士研究生招生 [14] - 分校计划构建从预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建设区域国别研究和国际政治等特色专业 [17] - 学生完成本科培养后可获得中哈两校毕业证书,分校提供赴中国留学的顺畅申请流程 [15] - 哈萨克斯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为分校批复专门奖学金名额以满足招生需求 [16]
在哈萨克斯坦感受不断升温的“中文热”
环球时报· 2025-06-17 06:55
中哈经贸合作与中文教育发展 - 中哈贸易额在2024年达到创纪录的438亿美元,双方在新能源、汽车制造、电子商务等多领域合作密切[1] - 哈萨克斯坦对中文人才需求旺盛,掌握中文的当地员工在中企就业机会显著增加,例如一名40岁翻译因中文能力多次获得中企聘用[1] - 5所孔子学院提供分层汉语课程,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的哈萨克斯坦分校已开始招生,商业中文教育机构数量增长[2] 中文教育基础设施与文化影响 - 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孔子学院累计招收学员超1.5万人,学院周边形成"中国文化圈",包括中国超市和中餐厅[3] - 2023年11月中哈互免签证协定生效后,孔子学院咨询量激增,学员申请中国大学推荐信需求上升[3] - 当地60岁学员长期学习中文研究中国历史,武术爱好者通过中文课程深化对中国功夫文化的理解[4] 中文学习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效应 - 哈萨克斯坦学生普遍表达"想去中国学习"的愿望,一名学生因西安夏令营经历计划赴华留学[2] - 曾在中国留学的学者将职业定位为促进中哈文化理解,协助企业合作[3] - 中文能力被视为个人发展关键工具,学员认为中哈关系紧密将带来更多合作机遇[1][4]
心相近丨“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中国中亚共筑友好合作的青春纽带
新华网· 2025-06-14 11:02
中国-中亚青年教育合作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累计培养中亚留学生2000余人次,在中亚国家多领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4] - 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首批学生已完成近9个月中文预科学习,计划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并选择专业方向[6] - 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运行半年内已培训4000多名学生,重点覆盖水利水电、电气工程等技术领域[7] 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 - 中亚地区鲁班工坊网络快速扩张,包括塔吉克斯坦(运营2年)、哈萨克斯坦(筹备第二所)、乌兹别克斯坦(2023年揭牌)等[8] - 哈萨克斯坦首个鲁班工坊聚焦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采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应对当地对中国汽车品牌技术人才需求[9] - 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配备数字化测绘仪器与无人机技术培训,直接支持中吉乌铁路等基建项目人才需求[7] 语言与文化纽带 - 中亚留学生典型案例:土库曼斯坦学生若贺曼完成本科至博士13年学业后留校工作,协助新留学生适应中国生活[3] - 哈萨克斯坦青年木哈从零中文基础到企业管理硕士毕业,反映中文教育对职业发展的转化价值[4] - 托卡耶夫总统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的经历,显著提升当地学生对中文学习的认同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