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文热
icon
搜索文档
泰国学者教育为桥连双乡:越来越多的泰国人爱上“酷”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7-05 20:49
中泰教育文化交流 - 泰国年轻人对中国文化兴趣显著提升 中国在时尚微短剧 潮流电子音乐 潮玩拉布布 电动汽车等领域展现出吸引力 被视为未来机遇所在 [1] - 教育成为中泰民众相知相亲的重要基础 两国建交50年来双向文化交流持续深化 泰国华裔学者关国兴长期推动语言教育合作 [1][2] - 成都大学2006年开设短期泰语班 2008年成立四川首个泰语专业 中文教学已覆盖全球180+国家和地区 部分泰国学校将中文纳入必修课 [4] 语言人才需求与就业前景 - 中泰文旅合作催生语言人才缺口 泰语专业学生未毕业即被企业预定 毕业生分布在泰国企业 中文教育 中泰高铁翻译等领域 [6] - 数字经济 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合作需要双语文化人才 学生学习对方语言不仅为就业 更着眼于两国协同发展的未来机遇 [6][7] 经贸与产业合作成果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同时是泰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 最主要外资来源国和旅游客源国 [6] - 两国在经贸投资 互联互通 产能合作领域成果丰硕 中泰高铁等基建项目推进 民间交流通过电影 餐饮等文化载体深化 [6] 文旅产业协同效应 - 旅游旺季泰国访华游客激增 中国游客将泰国作为热门出境游目的地 旅游活动促进双方对真实文化的认知 [4] - 直航便利 签证政策优化及语言人才储备共同推动中泰文旅产业联动 形成"万家灯火"式民间交流格局 [6]
“中文是代表未来的语言”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30 10:20
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 - 阿曼卡布斯苏丹大学将中文作为人文学院选修科目,埃沙格·阿兹力成为该校中文教师[1] - 阿曼教育部宣布将中文纳入公立学校课程,四所公立高中11年级学生可在新学年选修中文[3] - 私立大学已将中文纳入教学体系[3] 留学与语言学习趋势 - 中文被视为代表未来的语言,是了解中国经济体的重要桥梁[2] - 越来越多的阿曼学生希望学习中文并了解中国文化,部分学生计划在完成学业后继续深造[3] - 阿曼赴华留学生数量仍较少,显示文化交流潜力巨大[6] 中国形象与吸引力 - 中国街道干净整洁、民众友好热情,为外国游客提供安全感[2] - 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条件使其成为留学生向往之地[2] - 中国对海合会国家公民实施免签政策,便利旅游交流[6] 经贸与基础设施合作 -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阿曼经济社会建设[6] - 中国品牌汽车大量出现在阿曼市场[6] - 南京等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过去20年发生巨大变化[6] 历史与民间交往 - 阿曼与中国的友好交往可追溯至古丝绸之路时代[6] - 马斯喀特的"苏哈尔号"木帆船复制品和广州的航行纪念碑象征双方历史友谊[6] - 埃沙格·阿兹力致力于通过媒体采访和主题活动促进两国友好交流[2][6]
文化交织 友谊汇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5 06:44
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概况 - 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世博园区内,是中国高校在中亚国家设立的首个以中文教育为核心的海外分校 [9] - 分校于2024年7月正式揭牌,同年秋季迎来首批100多名汉语预科生 [9] - 分校由北京语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大学共同建设,提供学历教育 [14] 教学与学生情况 - 首批预科生已完成9个多月的中文学习,约一半学生将继续就读分校本科专业,部分学生计划申请本地大学汉语专业或直接赴中国留学 [10] - 分校开设中文、中文读写和古诗词文化等核心课程,采用音、意、形全方位调动的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诗词 [12] - 学生普遍认为学习中文能带来更多机遇,部分学生希望未来成为翻译、国际关系专家或中文教育工作者 [9] 师资力量与教学特色 - 分校目前有3名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中方教师和多名哈萨克斯坦本土教师 [11][13] - 中方教师承担培养本土教师的重要职责,计划未来实现以本土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14] - 教学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如在春节期间带领学生写春联,结合哈尔滨亚冬会等时事设计教学内容 [12] 发展规划与合作模式 - 2025年秋季将开设国际中文教育和中文翻译两个本科专业,并开放硕士研究生招生 [14] - 分校计划构建从预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建设区域国别研究和国际政治等特色专业 [17] - 学生完成本科培养后可获得中哈两校毕业证书,分校提供赴中国留学的顺畅申请流程 [15] - 哈萨克斯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为分校批复专门奖学金名额以满足招生需求 [16]
在华外国留学生的毕业季:“这里留下了我们美好的青春回忆”
中国新闻网· 2025-06-21 16:35
国际中文教育行业发展 - 全球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学习者和使用者累计超过2亿人 [2] - 195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来华求学,学历生比例提升至60%以上 [2] - 印度尼西亚籍留学生翁子伟因两国经贸合作密切选择来华深造汉语国际教育,反映"中文热"在印尼兴起 [1] 在华留学生文化体验 - 留学生通过《红楼梦》主题公园、西湖、拙政园等景点深度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2] - 泰国留学生赵语汐通过毛笔字、戏曲及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接触中国文化 [3] - 留学生群体对中国影视剧和神话传说表现出浓厚兴趣 [3] 留学生教育交流成果 -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吸引多国留学生形成跨文化友谊网络 [1][3] - 留学生毕业回国后普遍计划继续从事中文教育或返华深造 [1][3] - 留学生活创造了包含跨国友谊的青春记忆,增强了对中国的情感联结 [1][3]
在哈萨克斯坦感受不断升温的“中文热”
环球时报· 2025-06-17 06:55
中哈经贸合作与中文教育发展 - 中哈贸易额在2024年达到创纪录的438亿美元,双方在新能源、汽车制造、电子商务等多领域合作密切[1] - 哈萨克斯坦对中文人才需求旺盛,掌握中文的当地员工在中企就业机会显著增加,例如一名40岁翻译因中文能力多次获得中企聘用[1] - 5所孔子学院提供分层汉语课程,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的哈萨克斯坦分校已开始招生,商业中文教育机构数量增长[2] 中文教育基础设施与文化影响 - 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孔子学院累计招收学员超1.5万人,学院周边形成"中国文化圈",包括中国超市和中餐厅[3] - 2023年11月中哈互免签证协定生效后,孔子学院咨询量激增,学员申请中国大学推荐信需求上升[3] - 当地60岁学员长期学习中文研究中国历史,武术爱好者通过中文课程深化对中国功夫文化的理解[4] 中文学习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效应 - 哈萨克斯坦学生普遍表达"想去中国学习"的愿望,一名学生因西安夏令营经历计划赴华留学[2] - 曾在中国留学的学者将职业定位为促进中哈文化理解,协助企业合作[3] - 中文能力被视为个人发展关键工具,学员认为中哈关系紧密将带来更多合作机遇[1][4]
心相近丨“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中国中亚共筑友好合作的青春纽带
新华网· 2025-06-14 11:02
中国-中亚青年教育合作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累计培养中亚留学生2000余人次,在中亚国家多领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4] - 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首批学生已完成近9个月中文预科学习,计划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并选择专业方向[6] - 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运行半年内已培训4000多名学生,重点覆盖水利水电、电气工程等技术领域[7] 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 - 中亚地区鲁班工坊网络快速扩张,包括塔吉克斯坦(运营2年)、哈萨克斯坦(筹备第二所)、乌兹别克斯坦(2023年揭牌)等[8] - 哈萨克斯坦首个鲁班工坊聚焦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采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应对当地对中国汽车品牌技术人才需求[9] - 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配备数字化测绘仪器与无人机技术培训,直接支持中吉乌铁路等基建项目人才需求[7] 语言与文化纽带 - 中亚留学生典型案例:土库曼斯坦学生若贺曼完成本科至博士13年学业后留校工作,协助新留学生适应中国生活[3] - 哈萨克斯坦青年木哈从零中文基础到企业管理硕士毕业,反映中文教育对职业发展的转化价值[4] - 托卡耶夫总统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的经历,显著提升当地学生对中文学习的认同感[6]
各国“高考”怎么考?韩国高考如同核战役,印度号称世界最难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08:07
中国高考 - 2025年全国高考6月7日拉开帷幕 1335万名考生参加 [1] 韩国高考 - 韩国高考全称为"大学修学能力考试" 通常在每年11月中旬举行 [2] - 韩国社会各界采取措施调整日常安排 如金融机构调整营业时间 全境暂停飞机起降以避免噪音干扰英语听力考试 [2] 越南高考 - 越南"高考"满分一般为40分 考试科目包括语文 数学 外语和历史等 [5] - 考生和家长会在高考前前往河内文庙祈福 摆上考试用笔 作业本和模拟卷进行供奉 [5][6] 日本高考 - 日本从2021年开始实施改革 题型更重视思考力与判断力 [8] - 自2025年起增加信息学科 目的是培养适应未来"超智能社会"的人才 [8] - 有分析认为信息学科进高考仓促 师资和教学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8] 美国高考 -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和学术能力测试(SAT)被称为"美国高考" [10] - 此前各大学不再硬性要求提交这些成绩 但过去数月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一些大学又陆续恢复相关要求 [10] 印度高考 - 印度高考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之一" 报考人数众多 内容复杂 科目繁多 [11] - 印度理工学院入学考试竞争激烈 每年约百万学生参加 录取人数少 [11] - 名校梦重压导致备考压力巨大 自杀事件频发 心理医生呼吁家长理性对待升学问题 [11] 中文热 - 越来越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当地"高考"科目或教学体系 [13] - 2019年中文被正式列入俄罗斯考试外语科目 [13] - 中文也是白俄罗斯"高考"外语选考科目之一 [13] - 爱尔兰自2020年起将中文列为高中外语选修科目 2022年起设立"高考"中文考试 [13] - 各国中文考题包括阅读理解 判断正误 听力 口语及关于"的""得""地"的辨析 [14]
新华时评丨“中文热”折射“中国热”
新华社· 2025-06-05 17:11
中文热现象 - 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生人数年均增长20%,2024年全球考生超81万人 [1] - 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学习者和使用者累计超2亿人 [1] - 中文能力在泰国、越南等国的旅游、贸易行业招聘中成为加分项 [2] 经贸驱动因素 - 中国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覆盖超四分之三国家 [2] - 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上外商使用中文寻找商机成为普遍现象 [2] - "中文+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在坦桑尼亚等国家推广,助力国际就业 [2] 文化传播效应 - 2024年中国免签入境外国人达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 [2] - 超60%来华旅行者以体验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 [2] - 国产电影《哪吒2》成为全球票房最高动画电影,带动海外中文学习需求 [3] 科技赋能影响 - DeepSeek等AI大模型技术推动中文内容国际传播,联合国中文日活动采用AI生成诗词 [3] - "智慧学中文"线上课程覆盖22个阿拉伯国家,学习人次超100万 [3] - 北京语言大学研发"国际中文智慧教学系统",实现数字化语言学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