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合作

搜索文档
粤港澳教育合作成色十足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16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活动密集 包括香港青年实习计划覆盖金融科技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聚集180余名三地高校代表 世界青年论坛吸引400余名中外青年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首设港澳区域赛有10所港澳高校47个项目参赛[1] - 2020年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 目标将大湾区打造为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 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枢纽 以及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典范[1] - 5年来从学术合作到实践育人 从文化交流到人才共育 资源加速流动 人才活力迸发 大湾区教育协同蓝图愈发清晰 区域创新发展动能更显强劲[1] 大湾区大学建设与定位 - 教育部2025年6月19日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 位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 该区域汇聚华为 脉冲型散裂中子源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技资源[2] - 大湾区大学定位为理工科小而精新型研究型大学 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业工程等专业 2025年7月19日完成首届本科招生 面向广东省物理类考生录取80人并满额投档[3] - 学校近300名教研人员中70%具备海外顶尖高校工作经历 包括10位院士和78位国家级领军人才 采用"大学+大学""大学+科研机构""大学+龙头企业"模式匹配大湾区发展需求[3] 新型高校体系多元化发展 - 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理工大学 推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4] - 合作大学如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探索多元协同可持续发展路径 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4] - 职业本科高校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打破职业教育专科天花板 培养高端技能人才[4] - 广东省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 每年安排双一流建设高校专项补助经费 在人才引进 科研立项 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4] 粤港澳科研合作与平台建设 - 粤港澳污染物暴露与健康联合实验室由广东工业大学牵头 联合南方医科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等共建 汇聚三地环境 化学 生物与健康领域一流团队[6] - 实验室部署6个监测站点覆盖香港 澳门和广东多地 采集科研数据汇聚到广东工业大学终端[5][6] - 广东省已建成粤方牵头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31家 其中22家依托广东高校建立[7] - 华南理工大学在香港建设国际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实践"高校研发—湾区制造—港澳融资—国际市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7] 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创新 - 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位于深圳南山区 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共建 聚焦学训创研功能[8] - 深港联合培养"电机工程"高级文凭项目实现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 学生第一年在香港 第二年在深圳 毕业后获两地学历文凭[8] - 园区已开展5个深港联合人才培养项目 澳门旅游大学成为首个入驻园区的澳门高校[8] - 园区创业园已孵化24期483个企业 每年新增约40个学生项目入驻孵化[9][10]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南方科技大学开设人工智能等新专业 课程与国际一流培养体系接轨 培养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AI人才[10] - 中山大学与华为合作开展"智能基座"产教融合项目 通过教室—实验室—企业三课堂贯通模式引导实践研究[10] - 暨南大学与香港大学签署法学学科合作协议 建立学生交换机制 培养国际视野法律人才[10] - 广东省计划全面推行教授互聘 课程互修 学分互认 文凭互授 深化全过程创新链体制改革[10]
“为南非制造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39
中南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 南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数控加工技能培训项目于2024年3月启动 由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联合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实施 吸引南非多地10所院校上百名教师参与 [1] - 项目通过引进中国数控机床 选派中国职教老师赴南非现场教学 助力南非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1] - 南非政府提出到2030年职业技术类学院在校人数达到250万的目标 中方与南非在多平台多领域积极展开职业教育合作 [2] 数控机床技术培训成效 - 南非教师通过数控机床实训课完成从三维建模到工件加工的全流程学习和操作 包括编程 建模 数据及机械校准 机床操控等一系列工序 [1] - 培训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 每两周学习一次共持续9周 学员实操水平提升较快 [2] - 中国教师采用生动语言讲授数控技术知识 课程结课前组织学员讨论 教学方案获得学员高度认可 [2] 数字经济与绿色能源领域合作 - 近5年来中企与南非多所院校联合开展大数据 电子商务 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专业人才培养 培训规模超过1500人次 [3] - 依托中企在南非承建及运维的风电 光伏等基建项目 建立职教领域校企合作机制 中企提前"预订"南非职业院校学生 [3] - 通过项目实习及派遣赴华进修等形式持续培养南非技术人才 南非将数字经济 绿色能源作为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3] 合作前景与官方支持 - 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工业与制造业培训署署长表示中国在数控机床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 南非教师技能将显著提高并为制造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2] - 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副总司长认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令人赞叹 南非与中国的职业教育合作拥有广阔前景 [3] - 中南职业教育合作已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一大亮点 获得南非政府高度重视 [2][3]
为澜湄合作蓄好“人才活水”
人民日报· 2025-08-02 03:20
澜湄合作机制发展 - 澜湄合作是六国共同发起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目标,覆盖中国、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及柬埔寨 [1] - 2025年将迈入第十年,合作范围涵盖农业、工业、教育等多领域,从柬埔寨田间到泰国工业园区均有实践案例 [1] - 六国地理紧密相连且发展诉求契合,为合作奠定基础 [1] 中文教育与人文交流 - 老挝国立大学中文师范本科专业招生人数显著增长,从2021年193人增至2023年562人 [2] - 云南省与湄公河国家共建34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澜湄职业教育基地累计培训技能人才8.2万人 [2] - 中文学习需求从"加分项"变为"刚需",语言能力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并促进贸易合作 [2][3] 区域经贸与基建联动 - 2024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贸易额突破4500亿美元,较10年前翻番 [3] - 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标志性项目推进,金港高速公路等基建成为经贸往来"加速器" [3] - 中国连续3年稳居越南、泰国第一大客源市场,"澜湄签证"促进人员流动 [3] 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 - 澜湄职业教育模式如柬埔寨鲁班工坊、泰国中泰语言职教学院结合中文与技能培训 [4] - 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编程、精密检测人才,传统产业转型需数字化操作技能 [5] - "中文+职业技能"毕业生薪资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中老铁路储备班培养专业人才并实现就业 [5] 经济带发展与资源集聚 - 澜湄流域形成要素集聚效应,技能劳动力可得性成为企业投资选址关键因素 [7] - 云南澜湄职教基地提供跨境培训,青年创业论坛等活动吸引区域青年参与 [7] - 语言赋能技能、技能拓展市场的连锁反应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7] 中国企业区域贡献 - 中国企业通过教育培育本土人才,构建互利共赢产业生态 [8] - "授人以渔"模式提升合作伙伴自我发展能力,如技术储备与技能培训 [8]
通讯|携手深耕28载 中马共织发展新纽带
新华网· 2025-06-08 10:05
行业背景 - 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发展相对滞后,1997年前后加速推进经济改革,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等政策吸引外资,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等加工产业 [5] - 纺织业成为马达加斯加制造业中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 [5] 公司运营 - 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在马达加斯加深耕28年,建成5座现代化工厂,总占地面积达4.8万平方米 [5] - 工厂配备252台全自动电脑编织机和3070套配套生产设备,年产能达200万件各类羊绒制品,实现年出口交货值超1亿美元 [5] - 公司员工总数3320人,当地员工占比超过99% [5] 技术与管理 - 公司累计培养2万多名纺织专业人才,部分成为企业骨干或在同类型企业中担任关键技术和管理岗位 [5] - 中方人员为当地工人提供技术指导,马中同事关系融洽 [9][11] 教育与合作 - 公司与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合作,为员工提供中文学习机会,促进跨文化协作 [5][11] - 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公司合作设立"中文工坊",提升当地青年语言水平和职业技能 [5] 员工发展 - 本地员工从基层操作员晋升至管理层,例如生产助理里武海里马尼特拉·尼艾纳·拉多从学员成长为管理15人的领班 [5] - 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拉胡利亚里苏瓦·拉拉·尼里纳通过公司提供的培训机会学习中文,优化工作协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