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财
搜索文档
中介收费近千元 内地赴港开户热中的代办生意
经济观察报· 2025-05-11 14:34
港股开户热潮驱动因素 - 港股市场回暖带动投资热情,2025年前4个月恒生指数涨幅超12%,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超16% [19] - 香港银行储蓄与理财产品利率优势明显,半年期美元存款利率普遍达3.5%以上,高于内地"2"字头水平 [19] - 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吸引高学历、高收入内地人群,推动跨境金融需求 [4] 银行开户服务市场动态 - 汇丰香港对私客户数从2024年一季度13万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30万 [18] - 中银香港等银行在五一黄金周保持营业,指定7家分行开放预约开户服务 [5] - 银行开户中介分两类:提供陪同服务的合规中介,以及声称能远程操作的非正规渠道 [5] 开户流程与中介服务模式 - 热门银行网点排队现象严重,中银香港信德中心分行出现"堪比偶像见面会"的排队场景 [8] - 中介提供VIP通道服务,价格从6元到900元不等,包含预约抢号、材料准备及全程指导 [7][11] - 汇丰香港账户代办费用差异显著:赴港办理1200元,内地办理需2500元且需满足50万元存款门槛 [13] 新兴商业服务公司涌现 - 深圳港亦通等公司2025年初成立,专营香港银行开户业务,声称与银行客户经理直接对接 [16] - 深圳多有米孵化新团队拓展港卡业务,渣打银行客户经理要求客户至少存入50万元并保持3个月 [15] - 中介公司集中在深圳、广州,业务范围涵盖公司注册、审计及跨境金融服务 [16] 银行开户技术细节 - 中银香港支持提前7天预约,汇丰卓越理财账户可预约次日时段 [8] - 激活账户存款要求不同:汇丰部分分行仅需100港元,恒生银行和中银香港要求1000港元 [8] - 线上开户需本人身处香港,部分银行允许内地汇丰卓越客户通过律师见证申请香港账户 [21][22]
港银25Q1:非息动能强,经营业绩稳
华泰证券· 2025-05-07 13: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7] - 渣打集团投资评级为增持,目标价136.68港币 [9] - 汇丰控股投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98.19港币 [9] - 中银香港投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38.79港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渣打集团、汇丰控股、中银香港25Q1业绩超市场预期,非息收入是核心驱动,财富管理与交易银行外汇业务是关键,息差环比下行且后续有压力,香港本地信贷需求待提振,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关税影响可控,产业链重构和跨境理财需求为业务带来增量空间,推荐渣打、汇丰、中银香港 [1][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渣打集团剔除重大项目后25Q1经营收入/税前利润同比+12%/+12%,经调口径下经营收入同比+4.6%,税前利润同比+7.0% [11][22] - 汇丰控股经调口径下25Q1营收同比+4.2%,税前利润同比+8.9% [11][22] - 中银香港25Q1经营收入/提取减值准备前的经营溢利分别同比+12.9%/+15.6% [11][22] 财富管理业务 - 渣打、汇丰财富管理收入增速20%+,中银香港中收显著回暖,25Q1渣打财富方案业务经营收入同比+26.1%,Q1有7.2万名全新富裕客户开户(同比+14%),公司指引2025 - 2029年财富管理收入或实现CAGR双位数增长 [2] - 25Q1汇丰财富管理业务同比+23%,保险业务表现强劲 [2] - 25Q1中银香港中收同比+34.7%,增速较24A+26.8pct,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证券经纪、保险、基金分销及管理佣金收入上升 [2] 外汇业务 - 市场震荡下风险对冲需求增加,外汇业务驱动交易银行业务增长,渣打Q1环球市场业务同比+14%,其中宏观交易、信用交易业务分别同比增长11%、33% [3] - 汇丰Q1批发交易银行手续费收入同比+13%,主要由于环球外汇业务增长22% [3] - 中银香港Q1其他非息同比+97.6%,增速较24A+61.8pct,净交易性收入同比上升,主因外汇交易及外汇交易产品的净交易性收益上升 [3] 息差情况 - 渣打、汇丰、中银25Q1经调后净息差分别为2.12%、2.00%、1.55%,环比24Q4下行9bp、7bp、15bp,息差下行受市场利率波动拖累,中银香港息差环比降幅更大 [4] - 香港本地市场信贷需求有待修复,中银香港贷款同比-1.9%,渣打集团贷款规模总体平稳,3月末汇丰总贷款+1.1%,但香港零售贷款仍下滑 [4] 不良与拨备情况 - 3月末渣打、汇丰、中银不良率分别为2.12%、2.46%、1.01%,分别较24A末-5bp、+5bp、-4bp,账面不良率表现略有分化 [5] - 25Q1香港银行普遍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渣打、汇丰年化信用成本同比+2bp、+7bp至0.25%、0.27%,中银香港年化信贷成本为0.32%,同比+0.11pct [5] 关税影响 - 渣打CIB业务与美国相关收入约占总收入5%,汇丰预计集团收入将受到关税政策低单位数百分比的直接影响,整体影响可控 [5][12] 股东回报与配置价值 - 截至2025/5/6,渣打、汇丰现金+回购综合回报率分别为10.1%、13.6%,中银香港24A股息率6.26%,股东回报优异 [13] - 渣打、汇丰、中银PB(MRQ)分别为0.79倍、1.04倍、1.02倍,具备配置性价比 [13] 个股观点 - 渣打集团跨境网络韧性凸显,维持25 - 26年业绩指引不变,鉴于财富业务优异,预测25 - 27年bvps分别为20.73/20.60/20.62美元,对应PB为0.71/0.71/0.71倍,给予25年目标PB0.85倍,目标价136.68港币,维持“增持”评级 [22] - 汇丰控股非息业务优异,财富管理表现强劲,董事会已通过派发25年第一次股息每股0.1美元,拟展开最多达30亿美元的股份回购,鉴于关税扰动,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7/226/236亿美元,25 - 27年BVPS11.30/11.87/12.48美元,对应PB分别为1.01/0.96/0.91倍,给予25年目标PB1.12倍,目标价98.19港币,维持“买入”评级 [22] - 中银香港业绩增速向好,宣告将于5月29日派发2025年度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0.29港元,预测25 - 27年BVPS分别为33.73、35.44、37.23港币,对应PB分别为0.95、0.91、0.86倍,鉴于公司中收增速回稳,巩固东南亚业务,给予2025年目标PB1.15倍,目标价38.79港币,维持“买入”评级 [22]
监管,新动作!
证券时报· 2025-03-30 15:16
跨境理财通3.0版本讨论 -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透露已开始讨论跨境理财通3.0版本,包括配额、产品范围及销售流程,并探讨将大湾区九大试点城市推广到全国其他城市的可能性[1] - 跨境理财通3.0可能在产品范围和参与城市方面有所改变,北向通涵盖内地理财机构销售的固收和权益类投资产品,南向通可投资注册地在香港且主要投资于大中华的股票基金[3] - 当前跨境理财通2.0可参与的个人投资者范围包括香港居民和具有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户籍或缴社保或纳税满2年的居民[3] 跨境理财通2.0实施情况 - 自2024年2月26日跨境理财通2.0正式实施已超过一年,大湾区内地九市已报备34家银行、14家证券公司办理资金汇划业务[2] - 跨境理财通2.0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将证券公司纳入试点,从银行推广到券商[2] - 截至2025年2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达14.53万人,包括港澳投资者5.20万人,内地投资者9.33万人[4] 资金汇划规模 - 境内试点机构通过资金闭环汇划管道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已达1056.40亿元[1] - 今年2月境内试点机构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26.55亿元,其中北向通0.11亿元,南向通26.44亿元[4] - 深圳与港澳间往来跨境理财通业务资金汇划达14.44亿元,占总额的54.4%[4] 机构业务分布 - 今年2月境内银行办理"跨境理财通"资金汇划18.14亿元,占比68.3%;证券公司办理8.41亿元,占比31.7%[4] - 1月银行和券商的占比分别是65.1%和34.9%[4] - 证券公司办理的"跨境理财通"资金汇划规模占比约三分之一,相当于银行办理额度的一半[4] 额度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26日,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净流出154.59亿元,已用额度占比10.31%,剩余额度1345.41亿元[5] - 跨境理财通北向通净流入25043.71万元,已用额度占比0.17%,剩余额度1497.50亿元[5] 投资者账户增长 - 目前跨境理财通内地和香港投资全球产品的账户从25000个增加到95000个[1] -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新增3832人[4]
利好!监管,新动作!
券商中国· 2025-03-30 12:34
跨境理财通3.0版本讨论 -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透露已开始讨论跨境理财通3.0版本,内容包括配额、产品范围及销售流程 [1] - 市场猜想3.0版本可能在产品范围和参与城市方面有所改变 [4] - 正在探讨将大湾区九大试点城市推广到全国其他城市的可能性 [1][4] 跨境理财通2.0实施情况 - 2.0版本自2024年2月26日实施已超过一年,将证券公司纳入试点 [3] - 大湾区内地九市已有34家银行、14家证券公司办理跨境理财通资金汇划业务 [3] - 证券公司办理的"跨境理财通"资金汇划规模占比约三分之一 [5] 投资者及业务数据 - 截至2025年2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达14.53万人 [2][5] - 今年2月新增个人投资者3832人 [2][5] - 境内试点机构累计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1056.40亿元 [2][5] - 2月资金跨境汇划金额26.55亿元,其中南向通26.44亿元,北向通0.11亿元 [5] 业务分布及额度使用 - 深圳与港澳间往来跨境理财通业务资金汇划达14.44亿元,占总额54.4% [5] - 2月银行办理资金汇划18.14亿元(占比68.3%),证券公司办理8.41亿元(占比31.7%) [6] - 南向通已用额度154.59亿元(占比10.31%),北向通已用额度25043.71万元(占比0.17%) [6] 产品范围现状 - 北向通涵盖内地理财机构销售的固收和权益类投资产品,R1至R4风险等级公募基金及人民币存款产品 [4] - 南向通可投资注册地在香港、监管认可、主要投资大中华的股票基金 [4] - 南向通不包括单一新兴市场股票基金、高收益债券基金及注册地不在香港的股票基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