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财通

搜索文档
境外收入大增76% 这家券商出海再扩香港团队
券商中国· 2025-09-13 13:16
证券行业国际化发展 - 行业境外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受益于港股IPO等股权融资和二级市场交易活跃 中金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5.66% 营业利润率提升24.16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国际收入同比增长30% 其中港股佣金收入增长131% [1] - 中资金融机构瞄准香港跨境财富管理机遇 未来2-3年中国香港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4] - 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兴趣日益浓厚 资金净流入亚洲约915亿美元 其中433亿美元流入中国 香港作为连接大湾区门户吸引力增强 [4][5] 中金公司国际化战略与业务表现 - 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达31.37% 投行业务能力突出 常年占据港股IPO保荐业务排行榜之首 财富管理出海成果显著 [7] - 财富管理代销产品保有量超4万亿元 买方投顾规模突破1000亿元 代销金融产品保有量突破4000亿元且连续5年正增长 服务客户数接近1000万 [2][5] - 财富管理国际团队从30人扩张至150人 包括70名客户经理 境内财富管理团队约7000人 客户经理近4000人 [2][7] 业务联动与产品创新 - 境内外业务联动机制完善 香港团队垂直管理 买方投顾推出"环球50"和"中金50国际版"满足境外客户全球配置需求 [9] - 跨境理财通2.0机制提供服务内地客户机会 券商可能推出更多定制化产品 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跨境财富管理选择增多 [9] - 买方投顾规模1000亿元涵盖全权委托专户及投资顾问服务 包括中国50、微50、公募50等产品线 [9]
深圳金融史,一个波澜壮阔的中国金融改革奇迹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3 11:58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金融业从1979年GDP仅1.96亿元的边陲农业县崛起为2024年GDP超368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超4700亿元的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其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和金融改革的缩影[5][8][34] 初创与探索: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79-1990) - 1979年宝安县存款余额仅1.01亿元,贷款余额0.75亿元,金融机构数量寥寥[5] - 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9] - 1987年招商银行成立,深圳发展银行上市并创股价从1元涨至180元(复权价)的资本市场神话[9] - 1988年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成立,最初仅有13名员工[9] - 1983年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筹资1300万元,深发展1987年公开发行普通股筹资793万元[9] 跨越与成长:资本市场擎旗,金融中心初现(1990-2004) -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成立,至2004年底深交所上市公司达536家,总市值1.1万亿元,年成交金额1.6万亿元[11] - 深成指、深综指成为中国经济重要"晴雨表",万科、招商银行、平安等通过深交所上市成长为行业巨头[11] - 1999年深创投成立,到2004年累计投资项目超100个,投资金额超20亿元[11] 调整与转型:中小板、创业板与金融创新(2004-2019) - 2004年深交所推出中小企业板,至2009年上市公司达327家,累计融资3000多亿元[13] - 2009年创业板启动,至2019年公司数量从首批28家增长至近800家,总市值超6万亿元(2024年达1365家、12.45万亿元)[13] - 2010年前海合作区设立,截至2019年底注册金融企业5.2万家,跨境人民币贷款累计提款金额超400亿元[16] - 2014年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开业,至2019年末有效客户数突破1亿,管理贷款余额超4400亿元[16] 升华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019年至今) - 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至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上市公司超400家,IPO融资总额超5000亿元,其中超90%为高新技术企业[18] - 2021年深市主板两板合并至2025年7月新增上市公司超160家,IPO融资额超3000亿元,截至2025年7月末深市主板公司总数近1600家,总市值近40万亿元[18] - 2024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2.0版本实施,至2024年4月末深圳地区67家银行参与试点,账户开立数超4.5万个,跨境汇划金额突破35亿元[19] - 2024年初深圳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超300万家,累计开立钱包超6000万个,交易金额突破6000亿元[19] 成就和实力: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 2024年末深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5778.02亿元,贷款余额94830.33亿元,银行业资产总额13.57万亿元[21] - 2024年末深交所上市公司2852家,市价总值33.04万亿元,交易量全球第三、市值全球第六,IPO数量稳居全球第一[21][24] - 深圳辖区共有A股上市公司422家,总市值8.79万亿元;境外上市公司超160家,总市值超10万亿港元[23] - 2024年深圳保费收入1958.21亿元,保险法人总资产7.3万亿元[25] - 2024年深圳市金融业增加值4710.5亿元,增长4.2%,占GDP比重约12.8%[25] - 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排名第9位,金融科技专项排名全球第三[27][30][31] - 截至2022年底深圳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超26.6万亿元(2024年增长至29万亿元)[30] - 深圳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全球前5大机构中2家来自深圳,平安连续2年全球居首,腾讯位列全球前五[30] - 深圳知识产权证券化累计发行规模超230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一[32]
最快年底!跨境理财通3.0拟扩大地域
证券时报· 2025-09-13 11:30
跨境理财通3.0版本优化进展 - 跨境理财通拟适时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之外地域 目前监管仍在调研优化 最快今年年底推出3.0版本征求意见稿 [1][3] - 香港财政司司长透露将在中央部委支持下扩大地域范围、产品种类和参与群体以增强市场活力 [1] 跨境理财通优势与演进 - 跨境理财通具备不占用换汇额度、不受QDII限额影响、费用相对低廉及产品选择范围广等优势 [3] - 2021年9月最初在34家银行试行 2024年2.0版本推出后14家证券公司获试点资格可开户销售跨境理财产品 [3] - 业界期待3.0版本将地域拓展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因当地投资者海外配置需求强烈 [3] 跨境理财通业务数据表现 - 跨境汇划总额度1500亿元 截至2025年7月末内地与香港间汇划额1096.73亿元占比90.7% 内地与澳门间汇划额112.46亿元占比9.3% [5] - 7月单月新增个人投资者2959人 办理跨境汇划金额29.15亿元 其中南向通29.03亿元显著高于北向通0.12亿元 [5] - 截至7月末参与个人投资者达16.46万人 包括港澳投资者5.30万人和内地投资者11.16万人 累计跨境汇划金额1209.19亿元 [5] - 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市业务汇划金额占比达87.1% [5] 试点机构业务分布 - 7月银行办理资金汇划24.64亿元占比84.5% 证券公司办理4.51亿元占比15.5% [6] - 截至7月末银行累计办理1155.87亿元 证券公司累计办理53.32亿元 银行先发优势突出 [5][6]
最快年底!跨境理财通3.0拟扩大地域
新浪财经· 2025-09-13 10:32
政策动向 - 香港财政司司长透露中央部委支持适时适度扩大跨境理财通的地域范围、产品种类和参与群体以增强市场活力 [1] - 两地监管机构正调研探讨跨境理财通3.0版本优化 征求意见稿最快有望于今年底出台 [1] 市场预期 - 业界对优化3.0版本非常期待 尤其关注地域拓展至大湾区以外并至少将北京上海纳入试点 [1] - 北京上海一线城市投资者存在强烈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 [1]
最快年底!跨境理财通3.0拟扩大地域
券商中国· 2025-09-13 10:05
跨境理财通拟适时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之外的地域,目前监管还在调研优化,最快今年年底推出3.0版本的征求意见 稿。 9月11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透露,在中央部委支持下,将适时适度扩大"跨境理财通"的地域范围、产品种类和参与 群体,以增强市场活力。 中金公司财富管理国际业务负责人刁智海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界对优化的3.0版本非常期待,尤其 是将地域拓展至大湾区以外,至少把北京、上海纳入试点,这两个一线城市的投资者有强烈的海外配置需求。 参与人数增至16.46万 跨境理财通2.0规定,跨境汇划的总额度1500亿元,从央行最新披露的数据看,目前额度仍很充足。 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截至2025年7月末,内地与香港间往来的跨境汇划额1096.73亿元,占汇划总额的90.7%;内地与澳 门间往来的"跨境理财通"跨境汇划额112.46亿元,占汇划总额9.3%。 目前,参与的个人投资者不断增加,南向通跨境的需求更明显。最新数据披露,7月单月新增2959人,境内试点机构通过 资金闭环汇划管道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29.15亿元,其中北向通跨境汇划金额0.12亿元,南向通跨境汇划金额29.03亿 元。 截至20 ...
陈茂波:香港正在吸引更多全球资金汇聚 资产及财富管理领域的发展大有可为
智通财经· 2025-09-11 14:17
9月11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中金公司(601995)2025粤港澳大湾区财富管理峰会致辞表示, 越来越多全球资金正在汇聚香港,香港在资产及财富管理领域的发展大有可为,当局会继续做好服务、 优化产品,在中央有关部委的支持下,适时、适度扩大"跨境理财通"覆盖的地域范围、产品种类和参与 群体,丰富投资者的选择。 陈茂波表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正加速演进,地缘政治正在深刻重塑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国际金融市场 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局面。国际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必须通过多元化配置资产来分散风险,并更好捕捉全 球不同地区的增长机遇。 许多投资者意识到此前低配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并马上积极调整配置。香港作为连接中外资本市场 的"超级联系人",在这一波的变化中可以说是受惠者。 一系列的数据说明,香港正在吸引更多全球资金汇聚。以股市为例,去年恒生指数上升18%,今年以来 再上升了接近30%,IPO(首次公开招股)募资额已经超过1,300亿港元,再融资额超过3,400亿港元,都比 去年同期大幅上升。银行存款也上升接近8%,接近18.7万亿港元。 陈茂波指出,资金流入很自然带动资产管理业务的增长。香港证监会最新发布的调查指出,去年香港 ...
人行珠海市分行苏基溶:横琴EF账户划转资金已超16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6:24
南方财经记者庞成 郭晓洁 横琴报道 9月4日,以"金融强动能 湾区新画卷"为主题的2025横琴世界湾区论坛金融主题论坛于横琴举行。 (原标题:人行珠海市分行苏基溶:横琴EF账户划转资金已超1600亿元) 二是聚焦企业跨境贸易投融资,不断提升跨境人民币和外汇服务水平。推进横琴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 (EF账户)试点,实施进口支付人民币境外购汇、取消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等多项便 利化业务,琴澳跨境资金流动更加自由便捷。截至8月末,EF账户划转资金折合人民币超1600亿元。 三是聚焦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跨境资产转让业务扩面增量,深入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合格境 内有限合伙人("双Q")政策试点,积极联动澳门加强在绿色金融标准的互认使用,鼓励更多企业赴澳 门发行债券,服务澳门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持续探索两地跨境投融资联动新模式,不断加强对琴 澳重点产业的金融支持。截至7月末,合作区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超1900亿元。近两年合作区 共6个案例获评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 苏基溶表示,目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已迈入新阶段,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分行将紧紧扭住"澳 门+横琴"新定位,以制度型开放 ...
珠海金融监管分局吴安平:研究扩大等效先认覆盖面,加快互联互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6:19
南方财经记者庞成 郭晓洁 见习记者王达毓 横琴报道 9月4日,以"金融强动能 湾区新画卷"为主题的2025横琴世界湾区论坛金融主题论坛于横琴举行。 站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第二阶段的新起点,"向新"成为当前湾区金融工作的关键词。国家金融监 督管理总局珠海监管分局(下称珠海金融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安平在论坛致辞时表示,珠海 金融监管分局把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跨境区位优势和创新高地定位,持续强化监管引领,用新机制、 新成效、新联通为湾区建设注入更强金融动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珠海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安平) 吴安平表示,珠海金融监管分局深化辖区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加强协同合作,主动作为,持续做好 新机制新政策的推动落实,携手银行保险机构赋能湾区发展。 一是深耕能力建设,不断夯实新机制底气。珠海金融监管分局指导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银行保险机构 跨境金融服务中心、跨境业务中心、跨境金融团队高质量运作,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跨境金融服务 体系;推动辖区4家科技型支行入围广东首批"承诺制"支行名单,指导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两家科技支 行提升专业化、特色化水平,着力完善横琴科技金融生态圈。 二是努力提升 ...
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举行
中证网· 2025-09-01 20:56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成果 - 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办 主题为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全面合作发展 [1][2] - 论坛由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广东省金融智库联合会和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办 [2]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进展 - 深港通交易总额突破100万亿元 [1] - 跨境理财通规模超1200亿元 [1] - 债券通南向通将投资者范围从银行类机构扩大至券商 基金 保险 理财四类非银机构 [2] - 跨境支付通于今年6月落地 截至7月底双向汇款超70万笔 总额超40亿元 [2] 广东金融业发展数据 - 今年上半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1] - 金融业占全省GDP比重达9.3% [1] - 存贷款规模 证券交易额 上市公司数量 保费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1] 金融创新与国际化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取得新突破 [1] - 香港通过债券通 理财通和跨境支付通更紧密连接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 [2] - 澳门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 推动大湾区企业到澳门发债融资 [2] - 澳门发挥中葡金融服务平台和大湾区联通平台作用 [2]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思路 - 从跟踪追赶转向部分领域引领超越 [1] - 从集成创新转向原始创新 [1] - 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 [1] - 从协同创新转向创新集群 [1]
粤港澳金融监管齐聚广州,共谋大湾区金融全面合作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18:45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政策规划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以"四聚焦四强化"支持技术突破、载体建设、布局优化和发展方式 强化金融建设"创新湾区""产业湾区""互联湾区""美丽湾区" [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将迭代升级存量政策并创新增量政策 推动财政、货币、产业、金融政策衔接 全面加强科技支行建设 [2] - 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将服务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支持企业利用港交所等境外市场资源 [2] 跨境金融与市场互联互通 - 香港金管局重点推进企业融资和跨境支付效率提升 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设立海外业务总部和企业财资中心 [3] - 澳门金管局将协同湾区城市降低跨境投融资制度性成本 提升债券、基金、金融科技等领域市场化水平 [3] - 建议探索金融数据平台联通香港"商业数据通"与内地及东南亚平台 优化跨境理财通至3.0版本 放宽个人投资额度并扩展覆盖范围 [8]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 易方达基金董事长指出科技创新需依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资本市场手段 而非单纯依靠财政或银行信贷 [5] - 恒健控股通过"创新联合体"模式注资研发公司 为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 匹配权益资金支持原创技术 [5]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依托深交所、广州期货市场及风险投资基金推动"投早、投小、投科技" 探索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 [6] 金融开放与国际化布局 - 鼓励高水平外资金融机构在湾区聚集 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参与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多元化金融业态 [8] - 建议省市区合力招引海外主权基金 补齐跨国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等机构短板 建立大湾区数据与信用协同立法机制 [7] - 香港金融制度与国际接轨 大湾区跨境服务模式可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 需在"一国不同制"框架下协调推进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