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裁军
搜索文档
《向无核武器国家提供安全保证:从政治承诺迈向国际法律文书》研究报告发布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0 13:44
报告发布背景 -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与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在北京联合发布《向无核武器国家提供安全保证:从政治承诺迈向国际法律文书》研究报告[1] - 报告发布会由协会秘书长戴怀成主持 参会者包括来自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1] - 这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公开发布关于无核武器国家安全保证的专题研究报告[7] 报告核心内容 - 报告共计6章 约1.1万余字 系统梳理无核安保问题历史经纬和最新动向[3][7] - 报告客观分析无核安保问题基本情况 主要国家政策主张 重要意义和现实挑战[7] - 报告从智库专家角度提出推动无核安保国际法律文书谈判的建议措施[3][7] 战略意义阐述 - 向无核武器国家提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安全保证对推进核裁军进程具有重要意义[2] - 此举有助于加强国际不扩散机制 维护地区和国际和平与安全[2] - 报告发布是中国智库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的有益尝试[7] 行业机构角色 -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致力于积极开展二轨军控活动 推动国际社会重视无核安保问题[2] -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作为核军控防扩散领域专业学术机构 致力于传达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智库声音[3]
外交部:要求中方加入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新华社· 2025-08-27 20:58
中国核政策立场 - 外交部表示要求中国加入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既不合理也不现实[1] - 中国核力量始终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且不参与任何军备竞赛[1] - 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并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1] 对核裁军谈判的回应 - 指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应优先履行核裁军特殊责任[1] - 强调中美核力量不在同一量级且核政策、战略安全环境完全不同[1] - 认为大幅实质削减核武库应为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条件[1] 国际核态势认知 - 中国核力量及核政策被表述为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1] - 该立场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中国参与核裁军进程的正式回应[1] - 中方明确表态不参与由美俄主导的三边核裁军谈判机制[1]
特朗普称希望中国参与削减核武库,中方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8-27 17:08
中国核裁军立场 - 中国外交部回应不参与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 认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应优先履行核裁军责任[1] - 中美核力量不在同一量级 核政策与安全环境完全不同 要求中国加入谈判既不现实也不合理[1] - 中国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 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最低水平 不参与任何国家军备竞赛[1] 媒体信息 - 文章来源为环球网 由证券时报旗下平台发布 转载需获得书面授权[2] - 提供证券时报联系方式 包括微信ID SecuritiesTimes 用于转载与合作事宜[3] - 文章结尾附有深度报道专栏入口 涵盖投资小红书 e公司调查等专题内容[5]
外交部:要求中方加入“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 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7 15:51
核裁军谈判立场 - 中方认为拥有最大核武库国家应优先履行核裁军特殊责任[1] - 中美核力量不在同一量级 核政策与战略安全环境完全不同[1] - 要求中国加入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既不合理也不现实[1] 中国核政策特征 - 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1] - 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1] - 不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 核政策是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1]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涉华言论:要求中方加入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环球网· 2025-08-27 15:27
核裁军谈判立场 - 中国明确拒绝参与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 认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应优先履行核裁军责任[1] - 中美核力量不在同一量级 核政策与战略安全环境存在根本差异 要求中国加入谈判既不合理也不现实[1] - 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 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最低水平[1] 核政策主张 - 中国强调自身核力量及政策是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不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1] - 呼吁最大核武库国家大幅实质削减核武库 为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条件[1]
特朗普称希望中国参与削减核武库,外交部:不合理也不现实
新浪财经· 2025-08-27 15:25
中国核裁军立场 - 中国明确拒绝参与中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 认为要求既不合理也不现实[1] - 强调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应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 需大幅实质削减核武库[1] - 中美核力量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两国核政策战略和安全环境完全不同[1] 中国核政策特点 - 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1] - 始终将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不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1] - 中国核力量及核政策被定义为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1]
核爆80年后,美国的核武舆论风向变了
日经中文网· 2025-08-08 10:51
日本被团协的核裁军倡议 - 日本被团协正以诺贝尔和平奖为契机加大对外发声力度 旨在通过核爆受害者经历强化"核禁忌"意识 [2] - 该组织代表委员田中熙巳公开呼吁全球共同讨论核武器消除问题 2024年12月获诺奖时获委员会主席现场支持 [4] - 事务局长滨住治郎在联合国《禁止核武器条约》会议上强调原子弹是"恶魔的武器" 需防止悲剧重演 [5] 美国舆论演变 - 1945年11月调查显示53%美国人支持在多个城市投两枚原子弹 杜鲁门总统曾以"结束战争"为由辩护 [7] - 2024年同类调查显示支持多城市投弹比例降至19% 反对使用任何原子弹的比例从4%飙升至36% [8] - 德保罗大学教授指出年轻人反对核武使用趋势增强 但特朗普为核武辩护的言论未引发显著反对 [8] 国际核危机认知 - 2024年跨国调查显示69%俄罗斯人认为未来10年将使用核武 其他五国该比例均超40% [9] - 六国民众支持废除核武器比例达40-50% 超过"拥核是不得已"观点 反映核裁军理想与现实威胁并存 [9] - 广岛市立大学研究显示全球原子弹报道量未随年限减少 2020年55国194份报纸总篇幅达220页 [9] 核记忆传承挑战 - 现存核爆证言者不足10万人 学者强调需创新方式传承广岛长崎记忆以维持核裁军动力 [10] - 一桥大学教授警告若失去对核爆真实性的切身感受 核裁军进程可能大幅倒退 [10] - 研究指出需通过国际联结扩大共鸣 西班牙1966年氢弹事故报道力度曾达15页专刊规模 [9][10]
欧盟呼吁美俄重启核战略对话
央视新闻· 2025-08-06 19:39
欧盟外交政策声明 - 欧盟安全和外交政策高级代表呼吁美俄重启核战略对话 [1] - 呼吁背景是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即将于2026年2月到期 [1] - 欧盟主张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削减核武库 [1] 国际安全挑战 - 不负责任的核言论、不透明的核武库扩张以及新势力谋求核能力已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 [1] 核不扩散机制支持 - 声明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全球核不扩散机制的基石和实现核裁军的重要基础 [1] - 欧盟坚定不移地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 [1] - 欧盟致力于维护和重申现有的核武器试爆禁令 [1]
广岛迎来原核爆80年,石破茂出席致辞
日经中文网· 2025-08-06 11:01
广岛原爆80周年纪念活动 - 广岛市和平纪念公园迎来第80个"原爆纪念日" 参会规模创历史新高 来自120个国家或地区及欧盟代表团的代表出席 参会人数约5.5万人 [2][6][9] - 广岛市改变邀请方式 从仅向提出意愿的国家发送邀请函改为向所有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发送通知 [2][6] - 4940名原爆死难者名字被添加到名册 现存记录死难者总数达34万9246人 [9] 日本政府表态 - 日本首相石破茂强调实现"无核武器的世界"需基于对核爆真相的准确理解 将按照2022年《广岛行动计划》继续推动核裁军 [6] - 广岛市长松井一实呼吁将废除核武器愿望转变为市民社会共识 要求日本政府成为核武器禁止条约缔约国 [2][5] 国际局势与核武器问题 - 松井一实指出全球增强军备趋势加速 部分执政者认为必须拥有核武器保护国家 呼吁尽快启动基于对话互信的安全保障体制讨论 [4] - 松井引用被团协前代表委员坪井直"绝不放弃"口号 强调传递被爆者亲身经历的和平愿望愈发重要 [4]
2天内特朗普连出3记"重拳",其中1个与华有关,另外2个影响全球
搜狐财经· 2025-06-30 17:14
对华加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计划对中国制造的港口起重机征收100%关税并对中国船舶收取高额港口费引发美国港口和航运业集体反对[4] - 美国本土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没有起重机生产企业全球仅存的三家非中企业产能无法满足需求[6] - 休斯顿港与中国签订的8台起重机采购合同总价3亿美元叠加关税后成本将飙升至270%导致港口扩建计划瘫痪[8] - 中国起重机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且价格仅为欧美产品的三分之一[14] - 美国航运商会警告政策将推高物流成本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商品涨价[12] 核武器升级 - 美国能源部宣布新型核弹B61-13首枚实弹提前一年完成将于5月底开始量产其爆炸当量达32万吨TNT相当于广岛原子弹21倍[18] - B61-13具备精准制导能力打击误差控制在30米内可由B-2轰炸机和F-35战斗机携带[20] - 美国近年核武器现代化开支超过300亿美元远超其他拥核国家总和[24] - 国际社会担忧核弹小型化和高精度化可能降低使用门槛加剧误判风险[22] 天基导弹防御系统 - 特朗普宣布"金穹"天基导弹防御系统规划计划3年内投入1750亿美元部署数千颗卫星组成探测和拦截网络[28][31] - 现有陆基反导系统拦截成功率不足50%而天基系统需在导弹发射后1-3分钟内完成识别锁定和击落技术难度极高[33] - 项目预算1750亿美元尚未通过国会审批美国2024财年军费总额仅为8860亿美元[37] - 技术层面拦截器速度需达20马赫以上以当前技术需20年研发周期特朗普要求任期结束前建成可行性存疑[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