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
搜索文档
两岸家书(人民家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5 06:21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五封跨越时空的两岸家书,展现了海峡两岸同胞血脉相连、骨肉亲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血脉 [9] - 这些家书记录了家族变迁和亲情牵挂,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诉说着“两岸一家亲”的情感,寄托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期盼 [9] - 重读家书感受到,时代变迁但不变的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国情怀,纸短情长都是回家的呼唤 [9] 连横家书 - 1931年,连横让儿子连震东携亲笔信赴南京拜访国民党要员张继,信中表达不欲其子“永居异域,长为化外之人”的深情托付 [10][11] - 连横以“子胥在吴,寄子齐国;鲁连蹈海,义不帝秦”的历史典故作比托孤,大义气节令张继感动并留连震东在大陆工作 [10][12] - 连横为保存台湾文献选择留在台湾,几乎每周寄家书给大陆子女,规划“经史为骨、诗文为翼”的治学路径,强调文脉存续 [12] 林正亨家书 -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30岁的林正亨用伤残双手给母亲写长信,报告8年抗战经历,称“台湾的收复,父亲平生的遗志可算达到了” [13] - 林正亨在信中表示“国家能获得胜利强盛,故乡同胞能获得光明和自由,我个人粉身碎骨也值得”,请母亲为家族光荣欢笑 [13] - 林正亨于1944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身负16处伤,194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被捕,1950年英勇就义 [13][14][15] 陈臻超家书 - 1989年,陈臻超托同乡好友带亲笔信回福建福州寻访二弟陈宜祥,取得联系后从台湾经香港飞往福州重逢,感叹“活着就好” [15][19] - 在1991年写给二弟的信中,陈臻超表达因两岸敌对不敢与家人联系的苦衷,以及对父母临终未能尽孝的深深内疚和自责 [17][18][19] - 陈臻超1947年赴台,66岁首次返乡,为完成修祖坟、修祖屋、资助弟弟的心愿独自往返大陆11次,期盼两岸和平统一 [19][20] 黄宝兰家书 - 1980年6月3日,卧病在床的黄宝兰请人代笔写信给独子黄建忠,表达“母亲想你呀,只求能见你一面”的思念,称“知道难逃此劫” [21][22] - 黄建忠17岁时于1950年5月被国民党残部抓壮丁带去台湾,导致其父想傻患痴呆症,母亲患肺结核,父母相继在分别25年和30年后去世 [21][22] - 东山县于1978年在全国率先设立台湾同胞接待站,台湾渔民可通过停靠机会私下带信,经接待站转交大陆亲人 [22][23] 黄宗吉家书 - 黄宗吉于1989年随高雄黄氏宗亲会到福建泉州祭祖,委托宗亲黄天柱寻根,两人书信往来频繁,历经4年艰辛寻根 [24][25] - 1992年,在黄天柱及同安宗亲协助下,寻得澎湖黄氏开基祖“正束公”的祖籍地为晋江县永和乡内厝村 [24][25] - 1993年9月,黄宗吉组织澎湖菜园黄氏宗亲赴晋江内厝谒祖探亲,完成多年心愿,彰显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情感 [25][26] 两岸通邮历程 - 1963年,铜钵村收到第一封从新加坡辗转而来的台湾来信,此后去台人员亲属试写信联络,一封信需几个月才能送达 [22] - 1978年,东山县在全国率先设立台湾同胞接待站,为台湾渔船避风停靠、物资补给、寻根探亲提供服务 [23] - 1988年4月,台湾当局同意民众信件可通过台湾红十字会经香港转寄大陆,2008年12月15日两岸全面直接通邮成为现实 [23]
把握历史大势 共创美好未来(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10-25 06:21
历史事件与纪念日设立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5年10月24日表决通过决定,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12] -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上宣告,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12] - 设立纪念日旨在体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引领两岸同胞传承抗战精神,激励为祖国统一团结奋斗 [12] 台湾同胞抗日活动 - 1939年,李友邦在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2][14] - 台湾义勇队发行抗日救亡刊物《台湾先锋》 [10] - 台湾同胞抗日武装斗争牺牲罹难者达65万多人 [14] 国际法理依据 - 1943年《开罗宣言》宣布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6] - 1945年《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条件必将实施,日本在《日本投降条款》中承诺履行 [16] - 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确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16] 光复历史场景 -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主官陈仪接受日本投降代表投降书 [4] - 台湾光复后,民众聚集在台北公会堂前广场庆祝,并热烈欢迎祖国军队到来 [4][6][8] - 1946年,“台湾光复致敬团”赴祖国大陆拜谒黄帝陵 [8] 两岸关系与统一前景 - 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 [19]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大势 [18][19] - 新时代祖国大陆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为解决台湾问题奠定更雄厚基础 [17]
坚决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
人民日报· 2025-10-25 06:20
法律设立与历史意义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5年10月24日通过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1] - 此举旨在将重大历史事实及其纪念活动以法律形式永久固定,保证纪念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 - 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殖民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荣胜利日,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纪念 [1] 历史事实与国际法理 - 台湾回归中国的法理依据包括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均明确要求将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台湾归还中国 [2] - 中国政府于1945年10月25日宣告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台湾回归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将纪念活动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有利于强化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和法理事实 [2] 现实背景与政治立场 - 近年来有势力进行谋"独"挑衅,刻意淡化否认台湾光复历史,甚至粉饰日本殖民统治 [3] - 设立纪念日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严正警示,彰显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3] - 两岸同胞通过纪念日活动可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 [3]
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国台办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10-24 23:43
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 - 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2] - 该决定集中反映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集体意志是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这一重要史实和民族荣光的有力举措 [2] 台湾光复的历史背景 -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台湾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2] - 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要铁证是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和法理链条的重要一环 [2] 设立纪念日的背景与意义 -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台湾各界人士多次提议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并在国家层面举行活动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部署 [3] -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顺应民意决定以国家名义设立纪念日以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铭记历史捍卫成果维护和平共创未来 [3] - 该举措将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携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同心开创民族复兴光明前景 [3]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一庄严决定,集中反映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和集体意志
新京报· 2025-10-24 20:29
法律决定与历史背景 - 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决定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1] - 该决定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1] - 台湾光复纪念日的确立基于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 标志台湾和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 [1] 设立动因与意义 - 决定是对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台湾各界人士多次提议的回应 [2] - 决定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作出 旨在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铭记历史、捍卫成果 [2] - 设立纪念日被视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举措 [2] 未来活动与目标 - 国家将以设立纪念日为契机 积极举行各类纪念活动并开展全民涉台爱国教育 [2] - 目标是团结台湾同胞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携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
两岸学者:两岸交流出现新态势,统一进程不可逆转
新华社· 2025-10-23 22:38
论坛核心观点 - 两岸呈现融合发展增添动能、人员往来更密切、岛内民众赴大陆发展意愿更趋强烈的新态势[1] - 两岸同胞应增强融合发展向心力,坚定反“独”遏“独”信心,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统一的民意基础[1] - 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是两岸关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国家统一前景清晰且进程不可逆转[2] 两岸关系态势 - 人员往来更为密切,岛内民众赴大陆发展意愿更趋强烈[1] - 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尤其是年轻人打破“台独”势力制造的“寒蝉效应”,敢于表达中国人身份认同,“台独”势力越来越不得人心[2] - 国家统一的前景越来越清晰,国家统一进程不可逆转[2] 交流与合作 - 应不断扩大两岸民间交流,累积更多认同和共识,加强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1] - 两岸经贸关系具有强大韧性与生命力[2] - 青年交流随着社交媒体发展呈现积极新面貌[2] 学术机构角色 - 清华大学在促进两岸学术交流与青年交流等方面积极作为,将继续支持涉台研究,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统一作出贡献[1] -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海峡两岸1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3]
两岸观察丨台湾光复的历史昭示:祖国统一是必然归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3 21:00
台湾光复的历史事件 - 1945年10月25日日本在台北签字投降,宣告对台湾长达50年侵占的终结 [1] - 受降仪式上中国受降官宣告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3] - 台湾民众自发张灯结彩热烈庆祝光复,后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光复节 [3][5] 台湾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 三国时期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留下了关于台湾最早的文字记述 [11] - 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在澎湖、台湾设官治理,实施行政管辖 [10] -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年间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10][13] 国际法理依据 - 1941年中国政府发布对日宣战布告,宣告废止中日间一切条约并宣布将收回台湾及澎湖列岛 [17] - 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7] - 1945年《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国际司法现状确认其属于国际条约性质,效力毋庸置疑 [17][19] 台湾问题的产生与现状 - 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失败后退据台湾,在美国支持下武装割据,由此产生台湾问题 [21]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使两岸开始对立分隔 [23] - 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5] 两岸关系与统一前景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27] - 大陆方面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27] - 国际上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认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组成部分的力量占大多数,随着大陆实力强大,两岸同胞将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29]
四中全会公报发布:推进祖国统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3 17:14
政策方向 - 强调全党全国为实现第十五个五年规划而奋斗 [1] - 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 - 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思想引领力 群众组织力 社会号召力 [1] - 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力量 [1] 治理与区域发展 -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1] - 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 - 促进香港 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 -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第十二届“大江论坛”聚焦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
人民日报· 2025-10-22 06:39
论坛基本信息 - 第十二届“大江论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精英论坛于10月21日在北京开幕 [1] - 论坛由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办 [1] - 论坛主题为“中国心·民族魂——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 [1] - 论坛为期3天 [1] 论坛参与方 - 邀请岛内政党、协会的代表人士、抗日志士后代和台湾青年代表参与 [1] -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1] 论坛核心观点 - 两岸同胞应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 [1] - 应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伟大抗战精神 [1] - 需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 论坛活动安排 - 论坛期间将举办统一论坛、智库论坛、两岸青年成长创业论坛等分论坛 [1] - 将举行两岸法律人对话交流活动、文化出版对话交流活动 [1] - 与会嘉宾将参观台盟历史陈列馆相关专题展览 [1]
两岸学者齐聚福州研讨“台湾光复80周年”
新华网· 2025-10-18 22:36
论坛概况 - 第二届闽江学院两岸融合发展论坛在福州举办 主题为“台湾光复80周年之回顾与前瞻” [1] - 近80位来自海峡两岸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论坛 [1] - 论坛设置三个子论坛 从经济 政治 法律 社会 历史 文化 教育等多学科视角进行分组研讨 [2] 核心观点阐述 - 台湾从日本殖民统治下回归祖国80年来 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 [1] - 从《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到《日本投降书》 形成台湾回归中国完整的国际法链条 [1] - 台海形势主线是分裂与反分裂 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 中国大陆力量持续发展壮大 越来越有能力制止“台独”分裂图谋和抵御外部势力干涉 [1] 活动与研讨内容 - 论坛开幕式后有12位来自两岸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 台湾东海大学的专家学者和资深媒体人作主旨报告 [2] - 台湾学者此前已在台中举办相关研讨会 并于18日在台北再举办一场 许多学生热情参与 [2] - 研讨会议题从甲午战后 抗战胜利叙述台湾故事和两岸故事 旨在唤醒台湾学生对台湾光复的认知 [2] - 论坛深入探讨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的多重意义 探索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推进祖国统一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2] 主办方角色 - 论坛由闽江学院主办 该校作为扎根福建 面向两岸的应用型高校 积极开展对台教育交流合作 [1] - 闽江学院成立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等涉台研究智库 为福建构建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和福州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言献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