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爱国主义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深刻认识《对外使用国徽图案的办法》修订的重要意义
新华网· 2025-11-16 18:13
国徽图案对外使用办法修订的核心意义 - 修订旨在保障外交外事场合正确对外使用国徽图案 强化规范性和严肃性 维护国徽尊严和国家形象 [1] - 修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遵循宪法和国徽法精神 [1] 修订内容的具体规范 - 明确授权国防部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机构及其正职负责人在外交文书 信封 信笺等物品上使用国徽图案 [2] - 规定以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名义对外举行的国庆招待会请柬等可印有国徽图案 [2] - 明确有关国家机关负责外事工作的内设机构及外交部驻港 澳特派员公署的对外印章可刻有国徽图案 [2] - 规定外交部 国家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公证书 领事认证书等应印有国徽图案或带国徽图案的印章 [3] - 增加国家技能竞赛代表团参加国际竞赛时可在人员服装上使用国徽图案的规定 [3] 修订的宏观制度影响 - 修订是完善国家标志制度和宪法实施制度的重要举措 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 修订是加强涉外领域立法 构建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规范体系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 [4]
从“航空救国”到“航空强国” 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
中国青年报· 2025-11-13 08:09
此次系列主题活动自11月7日在香港启动以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当机身印有五星红旗的C919飞 机首次执飞北京至香港航线时,就接受了民航界最高礼遇的"过水门"仪式。香港再次成为内地城市以 外,C919首个设有定期航班的地点,凸显了香港在国产大飞机走向国际进程中的特殊地位。 记者了解到,由中航集团投资建设的"两航起义"展馆,将持续面向公众开放,成为普惠社会的民航知识 研学、科普教育及实践基地。它将以沉浸式体验,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深入了解中国民航的发展历 程,将爱国主义精神深植人心。 11月9日13时19分,国航CA104航班从香港机场启程,于16时01分降落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以民航最 高礼遇"过水门"仪式,致敬1949年同日发生的爱国壮举——这场"翼展爱国光辉,载旗荣耀北飞"主题航 班活动,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中国民航事业从筚路蓝缕到展翼腾飞的生动见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来源:中国青年报 76年前的11月9日,原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和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率领2000多名员工在香 港起义,12架飞机毅然北飞,抵达北京和天津后投身新中国民航事业建设。 这场"两航起义"为中国民航奠定了重要基 ...
纪念“两航起义”76周年主题活动在天津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11-10 16:32
中新网天津11月10日电 (记者 贾天勇)9日,为纪念"两航起义"76周年,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翼展爱 国光辉载旗荣耀北飞——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北飞光辉航程"系列主题活动在天津举行。此次活动 通过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和天津"两航起义"展馆首展"空地联动",追溯新中国民航事 业的开端,致敬"两航起义"的爱国壮举,礼赞中国民航事业的先驱者与奠基人,生动呈现了新时代民航 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由原先张 贵庄机场候机楼改建而成的两航起义展馆外景。记者 贾天勇 摄 飞机到达后不久,由天津张贵庄老候机楼改建而成的"两航起义"展馆进行首展启幕,来自中国民用航空 局、天津市政府、国务院国资委、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香港民航处、香港"两航"联谊会、香港 民航工会、中航集团及媒体代表等180人共同参加首展。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刘铁祥,香港 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成员邝美云,香港民航处处长廖志勇,中国民用航空局总飞行师熊杰等嘉宾致 辞。仪式上播放了"两航起义"历史短片,多位两航起义亲历者的后代捐赠了珍贵历史物件,两位年近百 岁的起义亲历者王惠德先生、丁裕康先生亲临现场,深情回望那段峥嵘岁月 ...
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北飞航程
新华社· 2025-11-09 23:18
事件概述 - 国航使用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CA104航班 重飞76年前“两航起义”航线 从香港飞抵天津 [1][3] - 航班接受民航最高礼遇“过水门”仪式 [3][5] - “两航起义”展馆于当日举行首展 由中航集团投资建设 将持续向公众开放 [4] 历史背景 - 1949年11月9日 原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2000多名员工在香港起义 12架飞机飞抵北京和天津 [3][4] - 此次C919航班飞行被视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 旨在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 行业意义 - 活动旨在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 推动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 [3] - “两航起义”展馆以实地、实物、实证形式展现“两航起义”与“八一开航”历史 [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校馆弦歌|精神地标承载信仰 传承红色力量
央视网· 2025-11-02 17:16
西南联合大学 - 西南联大仅存在八年,但培养了8位“两弹一星”功勋和2位诺贝尔奖得主,成为教育史上的传奇 [1] - 云南师范大学通过创办西南联大讲坛、宣讲团、博物馆及推出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等方式传承联大精神 [4] - 联大师生在民族存亡之际秉持“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的精神,或投笔从戎或科学报国 [4] 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 - 纪念馆珍藏602名难民手印名单,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铁证,拉贝曾在此建立国际安全区庇护20多万中国难民 [6] - 馆内展出300余张珍贵照片和50多件史料实物,包括著名的《拉贝日记》 [8] - 纪念馆累计接待参观者约30万人次,留言超过30万字,南京大学团队运用AI图片修复等技术在国际舞台传播拉贝故事 [8] 重庆大学抗战遗址 - 重庆大学工学院楼在抗战期间历经数次轰炸,墙体曾嵌入三枚未爆炸炮弹,师生坚持在废墟中修复教室求学 [8] - 七七抗战大礼堂由西迁的国立中央大学借重庆大学之地修建,成为战时文化高地,郭沫若授课、徐悲鸿展画、周恩来演讲 [10] - 如今工学院楼仍作教学用,七七大礼堂修缮后定期放映红色电影举办展演,学子用废墟碎石建“勿忘国耻”纪念碑 [12]
巴西68个侨团发声: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网· 2025-10-26 14:46
法律设立与历史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 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4] - 此举是对1945年全体中华儿女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台湾随之光复重回祖国怀抱重要成果的郑重纪念 [4] - 台湾光复是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要铁证 是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和法理链条的重要一环 [4] 原则立场与共同意志 - 设立纪念日是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展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意志 [4] - 展现捍卫国家主权 统一 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 [4] - 任何"台独"分裂行径和外力干涉都阻挡不了祖国统一历史大势 [4] 侨界支持与未来展望 - 巴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总会和巴西华人协会等68个侨团在巴西圣保罗发表共同声明支持设立纪念日 [1] - 在台湾光复纪念日重要日子里 需重温历史强化共同民族记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 - 所有中华儿女应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4]
为了和平:刻在校园纪念墙上的309个答案
新华网· 2025-10-25 06:15
历史事件概述 - 1950年12月至1951年7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共有309名学生参军参干,投身抗美援朝 [1] - 武汉市同期共有1897名青年学生参军参干,该校人数占全市近六分之一 [4] 参与人员事迹 - 学生陶伟成为空军飞行员,在朝鲜战场创造了人民空军120米近距离击落敌机的先例 [2] - 学生范中慧在高三时未与家人商量即报名参军,后成为退休军医 [4] - 学生李超民放弃清华梦想,引用诗句表达报国决心,踏上征程 [4] - 参与青年中有一百多人进入空军干校,并涌现出飞行员、医疗工作者、翻译家、教师等各类人才 [6] 纪念与教育活动 - 学校修建抗美援朝纪念墙,镌刻309名学生姓名,并配有战斗英雄浮雕 [1] - 学校档案室保存有当年的参军参干名册、通讯稿及会议纪要等历史文件 [1] - 学校将相关事迹编入国防教育教材,并在主题团课和班会上固定设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主题 [6] - 抗美援朝纪念墙和校史馆已成为学生开展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6]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 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8:46
立法决定核心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法律 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1] - 国家将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以强化两岸同胞共同民族历史记忆 [1] 历史背景与意义 - 设立纪念日基于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 台湾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 [2] - 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 是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要铁证 [1] - 决定旨在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展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意志 [1] 立法目的与影响 - 设立纪念日有利于体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 [2] - 此举旨在引领两岸同胞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2]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第一财经· 2025-10-24 18:39
立法决定核心内容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 [1] - 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1] - 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1] 设立纪念日的历史依据 -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 台湾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2] - 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 是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要铁证 [1] - 台湾光复是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和法理链条的重要一环 [1] 设立纪念日的背景与目的 -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台湾同胞多次提出建议要求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并举行纪念活动 [2] - 为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展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 [1] - 有利于体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 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 [2] - 强化两岸同胞共同民族历史记忆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激励两岸同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1][2]
档案中的京津冀抗战史(新书问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6 06:56
书籍出版背景与初衷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档案为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书 [4] - 出版初衷在于通过档案回望历史、铭记牺牲、传承精神,同时也是京津冀三地档案馆协同发展的成果 [5] - 该书精选80个反映京津冀地区抗战历史的故事及其背后档案,全方位展现该地区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 [4] 书籍内容与特色 - 所有内容均源自京津冀三省市档案馆珍藏的原始档案,包括公文、电报、传单、报纸、照片、信函等多种类型 [4][7] - 内容涵盖军民抗日、敌后战场、地下斗争、英雄事迹、日军罪行等多维度,展现京津冀区域作为全民族抗战起点和重要战场的独特地位 [7] - 在编排上采用统一史话体例,分为五个部分,每篇文章搭配精选档案图片,做到图文互证 [7] - 编纂结合专家审核与团队深入研究,既还原历史细节,又挖掘精神内涵与时代意义,实现学术性与可读性融合 [7] 档案选择与代表性案例 - 档案选择注重真实性与代表性,收录类型包括公文与电报、报刊与传单、案件卷宗、个人相关档案及实物档案等 [8] - 书中展示了多份重要档案,如天津市档案馆珍藏的“鸡毛信”,展现了极端危险环境中基层党组织坚持正常组织生活的场景 [8] - 河北省档案馆提供的北塘惨案档案,详细记录了1942年日军使用化学武器屠杀800多名村民的暴行 [8] 编纂过程与合作模式 - 本书编写由京津冀三地档案馆合作完成,采用资源共享、联合编纂、分工撰写的模式,最后由北京市档案馆统一审核修改 [9] - 编纂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对档案的考证与鉴辨,需鉴辨档案来源与真伪,并考证史实 [10] - 编纂组需精准把握源自日伪机构档案的解读角度,因其可能存在立场偏差、记录失真或刻意美化侵略等问题 [10] 学术与社会价值及未来计划 - 从学术角度看,该书为抗战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档案资料,全书80篇文稿均依据原始档案和一手文献 [11] - 从社会角度看,该书是一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以档案为依托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并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有力驳斥 [11] - 未来,三地档案馆计划加强区域协同合作,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制作纪录片、拍摄短视频、开发线上数字展厅等形式拓展档案传播渠道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