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个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部长会第五次会议
国家能源局· 2025-06-26 22:31
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于6月26日在宁波召开 由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主持 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主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代表出席 [1] - 会议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草案 将提交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 [4] - 各方签署本次会议纪要 [4]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 中国推进"四个革命 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3] - 中国坚持科技创新保障能源转型动力 产业创新促进能源系统升级 政策创新保障行业发展 互利共赢实现国际合作 [3] - 中国建议各国稳固区域能源安全 深化绿色合作 加强创新融合协作 [3] 成员国合作方向 - 各国高度认可上合组织在能源领域成就 认为能源部长会是重要战略对话平台 [4] - 成员国将重点在保障能源安全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共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技术共享等领域深化合作 [4] -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希望会议能引领各国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扩大互利合作 助推绿色转型 [4]
长三角原油管网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
新华日报· 2025-06-16 06:11
一面鲜红的党旗,让全部的力量为之凝聚。国家管网集团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确立"做出特色、走在前列、形成品牌"党建工作总目标,明 确"五个狠下功夫"党建工作总部署,创新实施党建与业务"双百"相乘央企考核新范式,构建形成特色鲜 明、系统完备、守正创新的大党建体系。 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部原油储运公司")全力打造"红色能源动脉"党建品 牌,推广发布"红船e嘉""彭城协同、万里引航""铮.锋""越橙先'枫'""洪.楻.橙""实干兴衢"等党建品牌,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十四五"期间,该公司累计向江苏省内炼化企业输送原油9700余万吨,为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建 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强能源保障。作为中国东部最大的原油枢纽,仪征输油站"十四五"期间累 计输送原油超1.6亿吨,每分钟有72吨原油通过智慧管网奔涌向前,以每年3500万吨的外输量支撑沿江 炼化企业85%以上的产能。 不仅如此,该公司布局的国家重点工程甬沪宁管网江苏段、仪长管道、仪长复线,溯江而上,横跨苏、 皖、赣、鄂、湘五省,将码头、炼厂 ...
树立新型能源观 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5-26 16:51
新型能源观的核心框架 - 新型能源观需符合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核心遵循为"集约节约、自主可控;成本可控、普惠共享;市场主导、政府治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争取主动" [1][3] - 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1][6] - 能源自给率已达80%以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 [2] 能源发展成就与政治保障 - 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世界级能源工程建成,能源事业从封闭转向开放合作,全球治理从"参与"到"引领" [2] - 清洁能源技术和装备具备全球领先优势,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开辟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2][7] - 坚持党的领导是能源事业发展的核心保障,需毫不动摇贯彻 [2] 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的要求 - 需满足14亿人口规模下的能源需求总量与结构测算,结合"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战略 [3] - 能源供应需兼顾城镇化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可靠性、绿色低碳导向 [3] - 构建以可再生和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新发展理念驱动能源转型 - 创新为第一动力,需加强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5][7] - 协调能源系统各环节,平衡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国内市场等关系 [5] - 绿色转型需深化供给侧改革,完善碳排放"双控"机制,助力"双碳"目标 [5] 能源革命实施路径 - 消费革命:坚持节能优先,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6] - 供给革命:建立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元供应体系,加大油气勘探开发 [6] - 技术革命:培育能源技术关联产业为增长点,分类推动创新 [6] 深化改革与数字融合 - 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需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7] - 推动能源行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加快智能化改造,提升电网消纳能力 [7] - 发展氢能、储能、核能等新技术,推进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建设 [8] 安全与发展统筹原则 - 能源安全风险外溢至资源、科技、经济等多领域,需系统协同应对 [9] - 提升能源系统韧性,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提高基础设施标准增强抗风险能力 [9] -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9] 方法论与实践要求 - 坚持人民至上,推动能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提升民生福祉 [10] - 坚持自立自信,发挥制度优势端牢能源饭碗,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10] - 坚持开放共享,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绿色转型与国际合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