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点半难题
icon
搜索文档
为放学后的“空白”时光涂上色彩(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办法总比困难多,期待更多实招落地,助力"三点半难题"得到解决。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9日 10 版) 学校课后服务是"主色调"。教育部要求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 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保证了时间,还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学校可以通过开发校内师资、引进校外资源开设多样化课程等,将课后服务从"看孩子"转化为提升学生 综合素养的"孵化器",把放学后的时间从"等家长"变为"悦成长"。 把目光移出学校,社会各方主动"着墨"也不可或缺。从交通部门开通通学公交、减轻家长接送压力,到 一些社区开设公益性课后托管班,再到邻里积极互助……"解题"思路多样,目标都是为了孩子"离校不 离管,乐享好时光"。 前段时间,广东广州市一所小学建议"不要安排老人接送学生",引发热议。现实中,很多家长会面 临"三点半难题",孩子下午三四点放学,家长下班后自己去接确实有困难。 "三点半难题"由来已久。谁来接孩子?谁来看孩子?孩子干点啥?放学铃响后、父母下班前,为这 段"空白"时光涂上色彩,既回应民生需求,又能为儿童探索兴趣、拓宽视野提供宝贵契机。只有各方合 ...
孩子已经放学家长仍在上班 央媒:如何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
人民日报· 2025-09-12 08:25
核心观点 - “三点半难题”是双职工家庭面临的现实挑战,即孩子下午3点半放学与家长仍在上班的时间差问题 [1] - 解决该难题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三方协同合作,共同提供安全、充实、有益的课后环境 [1][2][3] 学校课后服务 - 学校课后服务应从简单的“时间填充”迈向“量质齐升”,除作业辅导外,应开展科普、文体、艺术等多样化活动 [2] - 上海宝山区实现97所公办民办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分时段安排作业指导和特色课程 [2] - 黑龙江哈尔滨花园小学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开设了100余个门类的特色“种子”课程 [2] 社会力量参与 - 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场地、课程与专业资源,将其导入日常课后托管服务潜力巨大 [2] - 社区可联动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体育机构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引入专业力量 [2] - 将暑期托管课程日常化、社区化,能极大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实现“离校不离管” [2] 家长角色与家庭参与 - 家长应积极参与家校沟通,理性选择课后服务项目并及时反馈诉求与建议 [3] - 家庭层面可尝试与邻近家庭组建“互助小组”,在信任基础上轮流照看孩子 [3] - 家长需努力提升陪伴质量,利用有限时间进行亲子活动,给予孩子有效的情感支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