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诊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涉渔“三无”船舶打击等重点领域成效显著 汕尾筑牢“海陆空”立体安全防线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1-14 16:01
执法行动与成效 - 5月在汕尾陆丰螺河水域开展集中打击行动,出动80余人、10艘执法船艇、20辆车和无人机,划分为5个作战单元,查获涉嫌“三无”船舶34艘 [1] - 休渔以来全市累计查获违规船舶1261艘,其中涉嫌“三无”船舶1057艘,三年来共查获“三无”船舶4638艘,销毁拆解4072艘 [2][3] - 2025年截至10月底查获“三无”船舶1566艘,超全省查获数量的四分之一,打击成效连续位居全省第一 [3] 治理模式创新 - 创新“三长制”治理模式,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构建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县区主战、镇街发力的组织架构,推动4个县(区)、23个镇(街)、202个村(社区)及29个市直部门形成立体整治网络 [2] - 在全省率先印发《汕尾市“三无”船舶联合认定办法(试行)》,联合8个部门组成认定小组,累计联合认定涉案、价值较高类型“三无”船舶49艘 [2] - 在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遮浪街道试点建立五级网格责任体系,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实现从末端执法到源头防控的转变,累计清理“三无”船舶211艘,拆解102艘,注销超龄等船舶资格68艘,配备救生设备5000余件 [3] 科技赋能执法 - 通过前期视频监控、雷达监视及明察暗访掌握情况,执法采用车辆沿岸排查、船艇河道巡查、空中无人机侦查的“水陆空”立体方式 [2] - 依托“岸基雷达+船舶轨迹监控+港口视频监控”等综合性技防手段,24小时实时监控海上船舶动态,涉海各部门实现情报线索共享,通过夜航执法、交叉执法等方式精准打击 [3] 交通安全治理 - 交通运输领域创新推行“三诊机制”,构建预诊、出诊、复诊全链条治理体系,预诊环节构建“一图一牌五清单”风险防控机制 [4][5] - 出诊环节每季度邀请专家对重点企业开展靶向问诊,今年已组织专家指导企业762家次,立行立改一般隐患923处、重大隐患39处,完善12份安全检查对照清单 [5] - 复诊环节创新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面对面沟通交办制度》,实行市级统筹立项、县级限时承办、全程跟踪问效三级联动管理,全市共交办一般隐患13个、重大隐患1个 [6] 隐患排查与培训 - 截至11月11日全市共排查重大事故隐患967个,已完成整改958个,整改率达99.07% [1] - 开展“关键岗位人员安全技能大培训”,针对不同群体定制课程,让执法人员看得准、企业负责人想得透、从业人员做得对 [7] - 深化“万名专家下基层”服务,创新“企业下单+部门接单”模式,整合建立204人的安全生产专家库,涵盖十多个重点行业领域,专家指导服务企业4477家次,帮助整改隐患7002处 [8] 企业自查与参与 - 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激发员工参与热情,例如员工上报隐患获得100元奖励 [9] - 截至11月11日全市企业自查重大事故隐患率达到50.59%,推动安全生产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