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市公司脱星摘帽
icon
搜索文档
积极信号!年内近40家上市公司“脱星摘帽” 自救机会正在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21:54
退市新规实施情况 - 2025年初以来已有近40家上市公司"脱星摘帽",较2024年同期的十多家实现翻倍式增长 [2][4] - 退市进程平稳推进,与上市公司积极自救密切相关,而非此前市场预期的疾风骤雨式强制退市 [1][2][5] - 强制退市主要针对严重财务造假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及僵尸空壳企业,其他类型公司仍有较大自救机会 [5] "脱星摘帽"企业特征 - 常见被ST/*ST原因包括:业绩不达标、净资产为负、大股东占用资金、内控质量问题、行政处罚 [3] - 近40家成功企业中,14家去除*ST和12家去除ST集中在2025年5月6日-6月5日的30天内 [6] - 部分企业通过重整实现风险出清,如东方园林、傲农生物等近10家企业借助重整成功"摘帽" [3][7] 企业自救路径 - 三类企业更易成功:基本面良好但受短期影响者、通过并购/重整引入优质资产者、完成内控整改者 [9] - 具体措施包括改善经营(威帝股份等)、完成清欠解保、消除审计报告非标意见等 [6][9] - *ST花王案例显示重整后仍可能因业绩恶化(2024年亏损8.32亿元)再度被*ST [7][8] 市场影响 - "脱星摘帽"数量大增反映上市公司通过经营改善、内控强化提升了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0] - 该现象对市场产生示范效应,增强投资者信心并促进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 [10] - 2024年年报披露后,部分企业依靠业绩改善(如金时科技、农尚环境)实现"摘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