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亚古人类演化
icon
搜索文档
“华龙洞人”头骨化石发现10周年 东亚古人类研究再获重要发现
中国新闻网· 2025-11-27 11:45
除人类化石外,本年度还发现较完整的豪猪、鹿头骨等动物化石。截至目前,该遗址已发现100余种化 石,包括93种哺乳动物。碳化植物遗存为推测古人类用火行为提供线索,而带有砍砸、切割痕迹的骨骼 堆积与石制品相伴出土,生动再现了30万年前"华龙洞人"群居生活、协作狩猎的社会场景。 经过十年系统研究,专家确认"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最早向现代人演化的重要古人类群体。多学科研究 显示,遗址6处地点证实从30万年前到1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存基本连续,为了解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 代过渡提供了珍贵样本。 据介绍,考古团队正计划搭建AI数据库,开发化石自动识别工具,推动考古研究迈向智能化。 11月24日至26日,纪念"华龙洞人"头骨化石发现10周年座谈会在此间举行。 10年来,华龙洞遗址已发现超过20个古人类个体(包括6名儿童)化石。其中一块约13岁女性头骨化石被 命名为"东至姑娘",与400余件石制品、大量动物化石共同构建起当地古人类的生活图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表示:"华龙洞遗址填补了东亚中更新世晚期人类演 化序列的空白。"从更广阔的时空维度看,长江流域安徽段的和县人、华龙洞人、巢湖银山人等遗址, 与 ...
【新华社】萨拉乌苏遗址:“河套人”故里揭秘东亚古人类演化线索
新华社· 2025-09-30 09:20
图为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受访者供图) 图为萨拉乌苏遗址出土的石器。(受访者供图) 图为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9月的萨拉乌苏河蜿蜒流淌,河沿陡壁间,层层叠叠的沉积地层如同岁月的书页,记载着旧石器时 代人类文明的密码。百年前,萨拉乌苏遗址在这里被发掘。 萨拉乌苏遗址是我国华北地区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10万至5万年的人类文化遗址,揭秘了 东亚古人类的演化线索。今年6月,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沉睡的历史 焕发新生。 寻找坐标原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福友带着考古队员们在萨拉乌苏遗址的米 浪沟湾进行考古发掘,继续探明萨拉乌苏遗址文物分布范围。 1922年至1923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和德日进在西北科学考察中发现并发掘了萨拉乌苏遗址,出土约 200件旧石器。然而,随着时间流逝,确切的发掘地点逐渐模糊,成为困扰学界的难题。 202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重启萨 拉乌苏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陈福友介绍:"团队带着三维激光扫描仪、高精度全站仪等先进设备,将100 平方米的区域划分成1×1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