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超级智能(Personal SuperIntelligence)

搜索文档
扎克伯格想做的Agent,这个中国年轻人先做出来了
36氪· 2025-08-19 21:42
产品定位与功能 - 马卡龙被定义为"世界上第一个Personal Agent",可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定制化生活场景小应用,如健身记录、饮食规划等,并收纳在一个Agent场景中,通过交互不断进化[5] - 与Meta提出的"个人超级智能"概念类似,旨在深入了解用户并帮助实现目标[5] - 区别于现存App与生产力Agent,能根据个性化需求复制其他App能力,并将数据留在自身平台以进化成用户离不开的产品[9] 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上线当天在AI圈引起关注,获多位AI博主高度评价,如"和它相处后,GPT5像个呆瓜"[6] - 发布后登顶Product Hunt日榜,该平台月流量达百万级[6] - 截至8月17日用户量达6000+[6] 创始人背景与团队 - 创始人陈锴杰为95后连续创业者,杜克大学大二休学创业,马卡龙是其第三个创业项目[8] - 团队共15人,分布在北京、深圳、广州、旧金山等地,采用线上办公模式,每三个月线下聚会[49][52] - 团队人效较高,自称与字节相比可达1:5,工作节奏紧凑,早晚开会,每周工作6天[50][56] 技术特点与创新 - 采用开源模型进行后训练,使用671B模型的强化学习技术,全国仅5家公司具备该能力[43] - 创新性地在Agent与用户间加入生成式UI小工具层,预计将成为行业标配[35] - 技术难点包括memory训练和动态服务器管理,用户每创建一个小工具都需启动相应服务器资源[31] 竞争策略与行业趋势 - 认为Personal Agent领域将迎来巨头入场,但凭借先发优势可锁定用户心智,通过速度和认知建立壁垒[42] - 预测行业格局将在3年内确定,当前处于抢时间阶段,用户迁移成本将随记忆积累而提高[44] - 认为未来大App仍存在,但小场景将被智能Agent整合,形成不可逆趋势[46] 产品差异化 - 与传统App区别在于解决用户个性化小需求,而非公约数需求,且无广告干扰[47] - 通过多维度数据积累更了解用户,实现生活场景串联,定位为"生活伙伴"而非工具[47] - 交互方式上不局限于聊天,结合生成式UI实现更便捷的功能性操作[34][35] 创业历程与转型 - 前项目Midreal月活达30万,但因市场转向视频和用户空虚感决定关闭[13][18] - 转型灵感来自Claude Code展示的生成式UI潜力,最初尝试电商自动化工作流[14] - 最终选择降级做Personal Agent,因更贴近大众日常小需求[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