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

搜索文档
中国企业家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全球动荡?| 吴晓波激荡讲堂
吴晓波频道· 2025-04-10 08:31
中国现代化180年的企业激荡历程 - 鸦片战争无意间叩开中国现代化大门,数代中国人致力于国家复兴和社会进步,企业家创业过程与民族复兴之路紧密交织[6][7] - 中国企业界发生三波浪潮: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与"买办"、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崛起、改革开放后的创新创业浪潮[9][10][16][19] - 洋务运动以"官督商办"形式创办近代企业,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但未能突破帝国"超稳定结构",只改变产业要素未触及财政/货币/土地[12][13][14] - 民国时期涌现具有现代企业意识的民族企业家,投资集中于民生领域,形成中国民间企业家第一个黄金时代[16][18] - 改革开放后三类企业家崛起:乡镇企业代表、城市改革先锋、个体经济先锋,以实用主义突破体制束缚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动力[19][20][21][22] 企业家应对动荡时代的策略 - 全球贸易秩序陷入剧烈动荡周期,市场反常影响通过全球化环境层层传导至实体经济和企业[2] - 识别和应对市场反常是企业健康发展必修课,需从历史中寻找已发生且将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发展[3][4] - 新周期由三部分构成:2024Q4起中国经济政策变化、地缘政治突变性影响、AI技术周级迭代带来的产业链重塑挑战[27] - 企业家需在不确定性中重塑规则定义新赛道,同时受困于过往增长模型与产业全球扩张/纵深突围的双重压力[26][27] 历史经验与未来洞察 -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局限导致改革不彻底,涉及现代化与现代性的"百年辩题"[13][15] - 民国企业家展现专业理性与东方式济世情结,用商业力量改变国家社会[18] -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突破计划与市场关系,开启"中国企业元年"和民营经济传奇[23][24] - 从企业兴衰和制度变迁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成败基因,解码经济/社会因素以应对未来动荡[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