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苏超最让人担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36氪· 2025-07-04 08:09
苏超联赛现象分析 - 苏超联赛热度持续攀升,网民将其与国足对比并引发争议,甚至有提议让苏超球队代表国足[1] - 新华社将苏超球员黄玮鸿用脸挡球与国足队长吴曦"躲球"对比,引发对吴曦的嘲讽浪潮[1] - 吴曦作为国足功勋队长曾带伤奋战,职业精神无可指摘,官媒的嘲讽行为被认为极不专业[2][4] 苏超联赛竞技水平与运营模式 - 苏超竞技水平介于中乙到中冠之间,核心球员多为职业队青训后备,每队限3名一线职业球员[5] - 苏超射手榜前10名除1名高中生外均来自职业队梯队,显示其本质是职业资源的次级出口[5] - 球员日补贴300-500元,团队奖金冠军50万,其他球队数万至十几万,收入远低于职业联赛[6] - 票价5元至几十元,场地租金低廉(如五台山体育中心每场2万),主要靠赞助收入(总冠名800万)[6] 苏超与职业联赛对比 - 苏超主办方为政府机构(江苏省体育局等),缺乏清晰的成本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7] - 中国职业联赛已形成市场化运作体系,50余家俱乐部自主运营,国际化程度领先[9] - 职业联赛虽存在假球等问题,但通过规范管理持续完善,不能否定其发展成果[9] 苏超未来发展路径 - 苏超面临发展模式选择:维持政府主导的业余赛事或引入商业机制向职业化进化[10] - 若保持现状可能因水平局限而平庸化,需政府持续投入并面临公共资源分配难题[11] - 商业化运作需专业管理以避免贪腐,政府作为监管方缺乏相关专业能力[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