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苏大三角
搜索文档
邢广程:中国主动撑出“中美苏大三角”,其历史意义被低估了
观察者网· 2025-09-27 09:0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通过自身努力主动构建了“中美苏大三角”中的第三“角”,其历史意义和作用被低估了 [1][7][8] - “中美苏大三角”的形成与运作对打破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及冷战结束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在其中是关键且主动的一方 [8][9][13] - 大三角格局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超越冷战思维从改革开放就已开始 [13] “中美苏大三角”的历史背景与形成 - 大三角是战略大三角,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的冷战后期,是中苏论战后的产物 [1] - 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冷战格局,核武器的存在形成了“恐怖平衡”,双方避免直接热战 [4][5] - 中国最初属苏联阵营,后因苏联实行“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同盟破裂,中国脱离苏联阵营 [5] 中国主动构建第三“角”的战略 - 中国在脱离苏联阵营后,面临美苏两极格局,通过智慧和战略运作主动撑出具有战略意义的“第三角” [7] - 构建主要依靠中国主动外交,而非苏美施舍,使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重要代表 [7][8] - 在三角中中国是最弱但最主动、最灵活的一方,美苏两国都抱有争取中国的战略意图 [8][11] 大三角的演变阶段与中国的作用 - 大三角运作分两个阶段:在两极体系内的形成阶段和打破两极体制的阶段 [9][13] - 1969年是中国最紧张危险的时刻,与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对立,1971-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是关键转折 [9] - 中国主动推动对苏关系正常化,提出三个先决条件,1989年中苏关系最终正常化 [11][13] 大三角对改革开放与冷战结束的影响 - 大三角格局为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毛主席时期的中美破冰为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13] - 中国从改革开放起就超越冷战思维,其撑出的第三“角”从结构上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对冷战终结起到助推作用 [13] - 冷战结束通常归因于美苏,但中国所起的重要作用被学术界低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