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越文化交流
icon
搜索文档
中越中秋文艺晚会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对话
新华社· 2025-09-26 14:24
新华社河内9月25日电 由中国驻越南大使馆、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天涯 共此时——彩云追月·睦邻情深"2025年中越中秋文艺晚会25日晚在越南国家歌舞剧院举行,中越艺术家 和表演团体同台献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对话。 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陈一煌致辞说,越中两国不仅毗邻而居,传统节日等文化习俗也 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中秋节就是两国历代传承下来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似的文化和民情如同中秋明 月,照耀着两国合作的康庄大道。 作为庆祝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整场晚会以"风月同天""玉兔银蟾""金 桂流芳""心梦同圆"四大篇章展开,汇聚两国传统艺术与现代经典作品。越南新活力民族乐团用传统乐 器演绎《今夜无人入睡》等越南经典名曲,中方艺术家带来古琴、箫、中阮与舞蹈、太极跨界合作的 《良宵引》《彩云追月》。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蔡祥荣表示,中国与越南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云南是促进中越文化交 流、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和前沿窗口。他相信,这场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将完美诠释"彩云追月"的诗 意与"睦邻情深"的情谊,在共享团圆喜悦的时刻共同感受"天涯共此时"的美好愿景 ...
以歌为桥,连通周边民心(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7-30 07:23
文化桥梁作用 - 音乐作为人类共通语言跨越文化并打动人心的力量成为连接中越民心的纽带 [1] - 山歌从对山唱情的浪漫表达转变为连通中越两国人民心灵的文化桥梁 [1] - 边民在歌声中对话并在交流中不断走近 [1] 文化交流形式创新 - 从千年"巷旦"到跨国"村晚"及从歌圩集市到山歌展演不断创新形式使传统节庆焕发新活力 [1] - 展销会和联欢节把边关驿站延伸为文化窗口 [1] - 边民互市、跨境教学和民族联欢等活动使文化交流走进寻常百姓家 [1] 文化融合表现 - 越南姑娘哼唱《青花瓷》及壮乡青年用越南语对歌体现文化交融 [1] - 那坡成为活态文化坐标续写跨越国界连接心灵的动人故事 [1] - 以歌传情以歌会友的文化基因书写新时代中越文化交流佳话 [1]
看唱念做打 听文化共鸣——“文化走亲东盟行”走进越南古都
新华网· 2025-07-05 09:52
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邕剧经典剧目《华容道》《梳妆》《猴王借扇》及粤剧《牡丹亭·惊梦》《穆桂英·探谷》《天女散花》在越南顺化皇城阅是堂剧院上演 [2][3][7][10] - 活动由广西南宁市"文化走亲东盟行"组织 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覆盖东盟9个国家 [5] - 越南顺化市外事厅厅长表示活动是庆祝越中建交75周年及2025"越南国家旅游年"计划的重要内容 [8] 文化共鸣与价值观 - 越南对关公的崇拜与中国的忠、勇、仁、义理念产生跨时代和国界的共鸣 [5] - 关公扮演者黄俊成指出两国民众对关公的崇拜均表达对家庭和国家的担当 [5] - 越南青年观众首次现场欣赏中国戏剧 认为演出体现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 [5] 旅游与人文交流 - 2024年前5个月越南国际游客达920万人次 其中中国游客超过230万人次 成为最大游客来源国 [8] - 中越人文交流年活动包括"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等地方文旅宣传及红色研学、文学对话、跨境足球联赛等 [9] - 越南民族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丽玉积极推动两国文化遗产推广合作及文旅合作深化 [6]
来到中国武汉看见高中课本上的黄鹤楼,越南驻华大使:年轻时的愿望实现了
长江日报· 2025-05-07 16:26
文化交流活动 - 越南驻华大使范清平在黄鹤楼引用中国古诗《黄鹤楼》,表达对中文文化的熟悉和欣赏 [1][3] - 《黄鹤楼》一诗是越南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重要课文,也是期末考试重点,被80后90后越南高中生广泛学习 [3][7] - 越南高中语文课本上的《黄鹤楼》以中文及越南语双语呈现,体现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 [7] 外交访问行程 - 范清平此次访汉参加"漫步中国·发现武汉"中外媒体联合采访采风活动,旨在了解武汉发展成果 [7] - 活动汇集来自尼泊尔、老挝、印尼、土耳其等中国周边国家的驻华外交官和主流电视媒体团队 [7] - 行程安排包括参观武汉在科技创新、交通、生态、文旅、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发展成果 [7] 文化认同与愿景 - 范清平通过实地游览黄鹤楼实现了年轻时的愿望,对两江四岸风光和武汉城市景观表示赞叹 [3] - 大使强调越中两国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有数千年友好交流历史 [7] - 范清平认为加强文化交流是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方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