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植物应用
搜索文档
上海建乡土草本植物扩繁基地 让“野花野草”组队进公园
解放日报· 2025-10-21 09:48
项目背景与目标 - 上海将生态价值放在首位,建立乡土草本植物扩繁基地以丰富生物多样性 [1] - 项目旨在解决乡土草本植物因缺乏市场而无法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1] - 目前已自主培育69种乡土草本植物,计划在量产后向全市公园绿地输送 [1] 项目实施与筛选机制 - 科研团队通过三年调查研究,筛选出69种具有观赏性、可控性、季相型的乡土草本植物 [1] - 筛选出的植物被组成12支“队伍”,以应对不同的立地条件 [1] - 植物“组队”需习性相近并能和谐相处,同时“颜值”是重要参考标准,通过组合构建景观优势 [2] 具体应用案例与效果 - 例如“耐荫队”包含蛇莓、繁缕、活血丹等,可派遣至林下空间等光照少的地方 [2] - 上海已建立5个示范地,每个至少3块绿地,展示植物在全光照、多光照和少光照条件下的表现 [2] - 使用乡土植物组合相比传统草坪草种,养护成本可降低约20%至30% [3] 生态效益显现 - 乡土植物增多后,吸引了酢浆灰蝶、菜粉蝶、斐豹蛱蝶等特定昆虫幼虫 [2] - 5个示范地改造后普遍增加了12至15种鸟类,春申公园甚至观测到红隼,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相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