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
搜索文档
十月行记|安庆黄梅戏:江水边的戏韵流长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1:44
黄梅戏展演周活动盛况 - 2025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在国庆假期举行,"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成为游客标配 [1] - 大型清装黄梅戏《桐城六尺巷》在安庆石化俱乐部上演,吸引700余名观众,座无虚席 [1] - 展演周期间共有《女驸马》、《五女拜寿》、《红丝错》等18台精品剧目在各大剧场上演,场场满座 [2]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安庆新增戏曲夜游观光巴士,将戏曲艺术展示与城市夜景观赏相结合 [3] - 巴士线路总长22公里,串联七街商业街区、振风塔、倒扒狮街等重要文旅地标 [3] - 游客可在约90分钟的行程中,一边欣赏黄梅戏表演,一边领略滨江夜景与沿途古迹 [3] - 游客程先生一家专程从上海赶来看戏,并在观演前实地探访六尺巷旧址,形成文旅体验闭环 [2] 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 黄梅戏起源于田间地头的山歌小调、采茶俚曲,并非诞生于庙堂之上 [4] - 经典剧目如《打猪草》展现村姑少年的天真烂漫,《夫妻观灯》体现市井情趣,《推车赶会》充满民间热忱 [4] - 黄梅戏从一人独唱的"二小戏"发展到多出小戏串连的"串戏",最终完成向成本大戏的蜕变,并走上影视 [4] 黄梅戏的文化影响力 - 安庆是"京黄故里、黄梅戏乡",徽班从此进京孕育了国粹京剧,黄梅戏已发展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1] - 黄梅戏在安庆具有极高普及度,"安庆人,哪个都会随口唱上几句黄梅戏" [5] - 艺术中心、专题博物馆、戏院会馆遍布全城,成为年轻演员实战练功的舞台和对外展示的窗口 [2] - 对于安庆游子而言,黄梅戏是一根最为坚韧的乡情纽带,能引发浓烈乡愁 [6]
叶浅予抗战漫画燃动香江
杭州日报· 2025-08-27 10:25
展览活动 - 《逃出香港》饥饿画展吸引了大量香港市民前来观展 [2]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在香港会展中心启幕 核心板块为叶浅予抗战漫画作品展 截至26日参观总人数达4.8万 [5] - 展览包含《战时重庆》和《逃出香港》两大系列漫画作品 [6] 艺术价值 - 叶浅予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集漫画、速写、国画成就于一身的艺术巨匠 [6] - 作品极具个人辨识度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用极简笔法捕捉真实情境 对年轻艺术家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7] - 创作《富春山居新图》长卷达15米 以春夏秋冬为序呈现富春山水 [9] 文化影响 - 香港市民带子女观展 通过漫画直观了解历史 感受先辈爱国情怀与精神力量 [6] - 香港杭州桐庐同乡会组织分批观展 成员表示作品带来艺术震撼与乡情共鸣 [6] - 桐庐代表团向香港文化部门及霍英东集团赠送文创产品 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7] 艺术捐赠 - 1988年向桐庐捐赠73幅元明清及现代名人字画 128幅个人画作精品 787册珍贵藏书 [9] - 家属追加捐赠37幅书画 101幅速写作品及20方印章 极大丰富桐庐艺术馆藏 [9] - 桐庐叶浅予艺术馆获得家属授权支持 最终确定展出《逃出香港》《战时重庆》组图及抗战视频内容 [9]
“家国情,每个人心中的乡”主题感读暨《乡愈》第二次印刷出版座谈会在京举办
人民网· 2025-06-12 13:01
出版行业动态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王学武第六部乡情亲情作品《乡愈》,该书第二次印刷新增20首AI创作歌曲[4][6] - 北京大学出版社自2012年起连续出版王学武"孝亲三部曲"及后续作品,包括《亲疼》《亲缘》《亲享》《乡读手记》等系列作品[4] - 《乡愈》第二次印刷新增收录《凡间道》《唯敬所欲随心》等新创作内容[6] 文化创作趋势 - 作家王学武将《乡愈》上百篇文字通过AI二次创作成100多首歌曲,实现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3] - AI技术为诗歌创作提供便捷通道,拓展文学表达边界,使诗文成歌成为新型文化创作途径[3] - 作品通过"乡情是亲情的延伸,爱国情是乡情的升华"等理念引发社会对亲情和人性的思考[4][6] 作品市场反响 - 《乡愈》出版一年获得市场好评,被评价为"充满乡愁情怀的治愈之作"[6] - 作品以乡村变迁、亲情牵挂为主题,延续作者情感表达风格并加入积极思考元素[6] - 中共淳安县委宣传部指出作品成功展现千岛湖的山水灵韵与时代变迁[5] 行业活动 - 北京大学举办《乡愈》出版座谈会,汇集文艺、科技、教育等领域专家探讨新时代乡情文艺创作[5] - 活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淳安县委宣传部主办,聚焦中华文脉创新性发展议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