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

搜索文档
经济热力站丨由“织造”到“智造”,老字号“铜牛”破圈记
新京报· 2025-08-01 09:08
核心观点 - 铜牛集团作为老字号企业 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 实现从传统织造向智能化制造的转型升级 在服装设计 校服定制 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1][2][6][8] 文化传承与产品创新 - 公司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非遗元素 例如以北京玉雕"内链葫芦"为灵感设计金蛇献瑞福禄款红色围巾 并采用防静电和热转移印花工艺提升产品功能性 [2] - 为新疆设计六大系列"国风"校服 将艾德莱斯元素与雷纹 回形纹等中华纹样结合 其中"玉润中华"系列采用高科技环保材质模拟和田玉质感 促进文化交融与青少年文化认同 [3][5] - 反对简单复制文化符号 强调通过解构重组传统纹样 结合新工艺与剪裁实现可持续原创设计 [5] 科技研发与数字化转型 - 自主研发AI数字人"锦" 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与渲染技术动态展示传统服饰 在2024北京时装周作为非遗时尚数字引领官 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转化 [6][7] - 拥有市级技术中心1个 大师工作室1个 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 集团级创新工作室6个 2023年成立科技分公司专注功能性服装研发与数字化创新 [8] - 推出航天级暖肤衣 高支抗菌液氨棉家居服等科技功能性产品 并首创数字服装资源创新平台 结合3D建模与人工智能技术 帮助服装企业节约70%研发成本 [8] 企业发展与战略方向 - 公司1952年创立 从针织内衣生产发展为集针织 梭织 定制 信息科技于一体的综合企业 坚持"文化为针 科技为线"的发展理念 [1] -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以科技赋能品牌 目标稳健发展 与消费者共创共赢推动市场增长 [8]
“家国情,每个人心中的乡”主题感读暨《乡愈》第二次印刷出版座谈会在京举办
人民网· 2025-06-12 13:01
出版行业动态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王学武第六部乡情亲情作品《乡愈》,该书第二次印刷新增20首AI创作歌曲[4][6] - 北京大学出版社自2012年起连续出版王学武"孝亲三部曲"及后续作品,包括《亲疼》《亲缘》《亲享》《乡读手记》等系列作品[4] - 《乡愈》第二次印刷新增收录《凡间道》《唯敬所欲随心》等新创作内容[6] 文化创作趋势 - 作家王学武将《乡愈》上百篇文字通过AI二次创作成100多首歌曲,实现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3] - AI技术为诗歌创作提供便捷通道,拓展文学表达边界,使诗文成歌成为新型文化创作途径[3] - 作品通过"乡情是亲情的延伸,爱国情是乡情的升华"等理念引发社会对亲情和人性的思考[4][6] 作品市场反响 - 《乡愈》出版一年获得市场好评,被评价为"充满乡愁情怀的治愈之作"[6] - 作品以乡村变迁、亲情牵挂为主题,延续作者情感表达风格并加入积极思考元素[6] - 中共淳安县委宣传部指出作品成功展现千岛湖的山水灵韵与时代变迁[5] 行业活动 - 北京大学举办《乡愈》出版座谈会,汇集文艺、科技、教育等领域专家探讨新时代乡情文艺创作[5] - 活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淳安县委宣传部主办,聚焦中华文脉创新性发展议题[5]